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通信建設工程質量提升和安全生產行動方案(2025—2027年)》,標誌著我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迎來系統性升級。隨著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普及,通信工程的安全與質量成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此次行動方案聚焦行業痛點,通過制度完善和技術革新雙輪驅動,為通信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長效保障。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工業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行動方案提出以"完善制度體系"為核心目標,重點修訂通信工程安全與質量的法規標準。通過建立覆蓋全流程的風險評估機制和責任追溯制度,明確參建各方職責邊界,確保從設計到驗收各環節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一舉措將有效解決當前行業管理分散、規範執行不到位等問題。
在工程設計建造質量提升方面,方案強調技術創新與精細化管控的結合。要求強化設計方案的技術經濟比選,推廣BIM(建築信息模型)等數位化工具應用,並建立關鍵工序旁站監督制度。數據顯示,通過三年實施將實現通信基站建設一次驗收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顯著降低返工成本。
針對近年來頻發的施工安全事故,方案明確要求企業落實"雙重預防機制":一方面完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對高空作業、地下管線等高危場景實施動態監測;另一方面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機制。通過強制推行智能安全裝備和VR應急演練系統,預計從業人員安全生產事故率可降低40%。
為適應新技術應用需求,方案提出加快5GA、算力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制定,並同步推進工程管理平台的智能化升級。要求2027年前建成國家級通信工程質量大數據監管中心,實現項目進度、材料溯源、安全監測等數據的實時互聯共享。
在市場環境治理方面,方案明確將建立"紅黑榜"信用評價制度,強化對違規企業的聯合懲戒。同時鼓勵企業採用綠色節能技術,推動通信基站能耗強度年均下降5%。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淨化市場競爭環境,還將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通過強化部省聯動機制建設,方案要求各地工信部門建立季度通報制度,並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飛行檢查。預計到2027年,全國通信建設工程安全專項督查覆蓋率將達100%,行業整體監管效能顯著提升。
總結來看,《行動方案》以"三年三步走"戰略為指引,通過六大核心舉措形成政策、技術、管理的三維推進體系。其目標不僅是解決當前工程建設中的突出矛盾,更致力於構建適應未來發展的新型產業生態。隨著各項措施逐步落地,我國通信建設工程的安全保障能力和質量控制水平將迎來跨越式提升,為數字中國建設築牢堅實底座。
更多工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