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期間,虹口區殘疾人聯合會以創新服務為切入點,圍繞就業創業主題推出系列舉措,通過搭建智慧化服務平台、組織專場招聘、強化政策賦能等方式,為殘障人士提供精準高效的就業支持。數據顯示,活動累計服務達300餘人次,實現企業崗位與求職需求的高效對接,標誌著虹口區助殘就業服務體系邁上新台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嘉興路街道"樂業無礙工作室"內,智能無障礙終端設備為殘疾人群體開闢了全新的職業通道。通過AI實時字幕系統和雲面試技術,聽障求職者可與3公里外的用人單位進行無障礙溝通。5月15日舉辦的殘疾人專場招聘會中,16家招聘單位攜53個優質崗位到場,涵蓋科技、醫療、文創等多個領域,吸引了近70名殘疾求職者參與現場對接。同步開展的線上直播帶崗活動更是觸達1800餘人次,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立體化就業服務網絡。
活動現場配備的專業"樂業助殘指導師"團隊成為最大亮點,他們通過政策解讀、崗位匹配和心理疏導等個性化服務,幫助求職者明確職業定位。在同期舉辦的賦能活動中,14名資深指導師圍繞殘疾人就業政策、職業規劃技巧展開深度研討,並新增5名來自非遺傳承、心理諮詢和企業管理領域的專家,將服務範疇從傳統就業諮詢拓展至技能傳授與心理健康干預。
虹口區通過組建公益助殘企業聯盟,推動用人單位深入了解殘疾員工優勢。政策宣講會上詳細解讀了稅收優惠、崗位補貼等支持措施,並組織企業代表體驗無障礙辦公設備,促進職場環境適配性改造。這種"政策+服務+資源"的協同模式,既降低了企業的用人成本顧慮,也為殘障人士創造了更多平等就業機會。
在經驗分享環節,殘疾人創業者通過講述自身如何克服困難實現職業價值的故事,為現場求職者注入信心。會客廳內設置的職業能力測評系統和證件照拍攝設備,則幫助參與者更直觀地認識自我優勢,完成從就業準備到崗位適配的全流程服務閉環。
此次系列行動不僅創造了多個進入複試環節的積極成果,更通過服務體系創新探索出"科技賦能+精準匹配+生態共建"的助殘就業新模式。虹口區將持續完善"樂業無礙"品牌建設,以專業化指導、數位化手段和多元化合作為基礎,為殘疾人搭建更加開放包容的職業發展平台,讓政策溫暖與社會關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與發展空間。
更多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