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深圳召開期間,《中國金融政策報告2025》正式發布。該報告顯示,我國通過強化宏觀調控、深化體制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有效應對內外部挑戰,推動實體經濟復甦與金融市場穩定。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體系韌性成為當前金融改革的核心議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金融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我國金融政策通過精準施策有效熨平市場波動。2024年央行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及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確保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數據顯示,全年M2餘額同比增長7.3%,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達8%。同時,政策聚焦重點領域支持: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14.6%,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11.9%,通過結構性工具實現精準滴灌。
2024年資本市場呈現三大亮點:一是科創板與創業板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同比增長15%,重點支持半導體、新能源等戰略性產業融資;二是市場出清機制完善,55家上市公司平穩退市,併購重組交易達2131單;三是投資者回報顯著提升,分紅規模突破2.4萬億元,股份回購金額創歷史新高至1476億元。這些改革舉措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為經濟轉型注入動能。
報告提出五項關鍵任務:優化資源配置需以環境穩定為基礎;深化央行制度改革暢通政策傳導;強化監管全覆蓋,構建早期糾偏與風險兜底機制;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推進高水平開放以建設金融強國。其中,人民幣國際化被列為開放核心,強調通過跨境結算、離岸產品創新及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升貨幣功能。
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需以內陸金融市場開放為支撐,重點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一方面加強與境外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另一方面依託上海、深圳等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發展離岸人民幣產品體系,增強中國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話語權。
總結來看,《中國金融政策報告2025》勾勒了我國金融業改革的清晰路徑:在鞏固宏觀穩定的基礎上,通過深化市場化改革釋放制度紅利,藉助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未來需持續完善貨幣政策工具箱、強化監管協同,並以資本市場為樞紐推動資源高效配置,最終構建與實體經濟需求相匹配、兼具韌性與活力的中國特色金融體系。
更多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