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開年以來,我國通過深化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組合拳,持續釋放支持科技創新與製造業發展的政策紅利。最新稅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減稅降費及退稅規模達4241億元,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增值稅發票數據進一步印證了創新產業的蓬勃活力:前四個月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9%,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增速突破3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持續擴容,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態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製造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技術創新領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升至100%並針對重點行業實施超額抵扣政策,技術交易增值稅免徵等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前四個月全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3.6%,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採購數位技術金額增長9.4%,彰顯稅收優惠對創新鏈轉化效率的顯著提升。特別是集成電路和工業母機企業享受120%加計扣除,推動先進位造領域加速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4%,計算機製造與智能設備製造分別以23.8%和15.7%的增速領跑行業。通過增值稅進項稅額加計抵減政策引導,製造業企業前四個月整體實現4.7%的增長,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達12.2%。稅收優惠與產業政策協同發力,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加速轉型。
2024年發布的《支持科技創新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和《製造業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構建起覆蓋創業投資、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全鏈條的稅收激勵體系。31項專項與普惠性政策精準匹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需求,特別是對節能節水設備改造實施企業所得稅抵免,進一步激活存量資產升級潛力。
依託稅收大數據深化"政策找人"機制,稅務部門通過事前輔導、事中提醒、事後核查的全流程服務,將4241億元政策紅包精準送達經營主體。同時強化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嚴防騙取稅費優惠行為,保障政策紅利真正惠及科技創新和製造業升級。
當前我國稅收政策正從普惠式支持向精準化激勵轉型,通過結構性減稅降費持續優化創新生態。隨著研發投入加計扣除、設備更新抵免等政策深化實施,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資源向戰略新興產業傾斜,進一步鞏固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這種以稅收槓桿撬動技術創新的機制創新,正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源,在培育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
更多製造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