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人口老齡化加速與健康需求升級的雙重推動下,具身智能康養機器人產業正成為科技與醫療融合的重要方向。隨著人機互動能力的提升和場景應用的拓展,如何通過先進通信技術解決機器人運行中的信號穩定性、實時性及安全性問題,已成為突破行業瓶頸的關鍵。2025年數據顯示,中國康養機器人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技術創新正為產業規模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行業研究數據,2024—2028年中國高智能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不足百億元,主要受限於通信協議的兼容性與穩定性問題。在無線場景中,機器人需同時適配5G、WiFi、藍牙等多網絡環境;而在有線場景下,關節間的協同控制對通信延遲和抗干擾能力要求極高。例如,在工業環境中,電磁干擾可能導致通信中斷,影響生產線效率;生活場景中,室內外信號切換的不穩定性會降低服務機器人的響應速度。這些問題直接制約了人形機器人從實驗階段向規模化應用的跨越。
為解決高精度運動控制難題,基於乙太網架構的EtherCAT通信技術被業界視為核心解決方案。相比傳統CAN協議,其將延遲從毫秒級壓縮至微秒級,並通過分布式時鐘同步技術實現多關節納秒級協同。這一特性使機器人在複雜動作規劃中保持流暢性與精準度,例如人形機器人的靈巧手操作、步態調整等場景均依賴此類通信能力。目前,相關晶片已應用於工業自動化及醫療康復設備領域,並逐步向人形機器人關節模塊滲透。
作為新一代短距無線連接協議,星閃(NearLink)技術憑藉125微秒級超低時延和高速率傳輸能力,在拓展機器人「感知邊界」中展現潛力。其性能遠超傳統藍牙的毫秒級延遲,並支持大通量數據實時交互,為遠程操控、多機協同等場景提供支撐。例如在智慧家庭領域,星閃可實現語音、觸控與視覺信號的融合控制;在工業製造中,則能優化機器人集群作業效率。當前,相關技術已落地於智能家居設備及電動工具,並加速向具身智能機器人滲透。
面對複雜場景需求,Wi-Fi6/星閃/藍牙三模融合方案成為行業探索方向。該技術通過統一射頻前端實現多協議動態切換,在保障信號穩定的同時降低硬體成本。例如在康養服務中,機器人可通過5G網絡接入雲端AI算法,利用星閃與周邊設備互聯,並藉助藍牙完成局部數據採集,形成「端-邊-雲」協同的智能化生態。隨著通信技術與人形機器人的深度融合,預計2045年中國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推動醫療護理、工業生產及家庭服務等多領域變革。
總結
從解決實時控制難題到拓展場景邊界,通信技術創新正成為具身智能康養機器人產業的核心驅動力。通過EtherCAT協議提升運動精度、星閃技術優化無線連接效率,以及多模態晶片方案降低應用門檻,行業已邁出關鍵一步。未來,隨著標準化進程加速與產業鏈協同深化,人形機器人有望突破「智能孤島」,真正融入醫療養老等剛需場景,為社會數位化轉型提供全新範式。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