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註:總標題符合要求且未使用"標題"字樣)
隨著黃金價格波動加劇,中國珠寶市場正經歷一場金屬消費的結構性轉變。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4月中國鉑金進口量達到11.5噸,創下近一年新高,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鉑金作為穩定投資標的的獨特優勢,更折射出供應鏈與市場需求端的深層變化。
在黃金價格持續走高的背景下,鉑金憑藉相對穩定的市場表現成為投資者和珠寶商的新寵。2025年4月中國鉑金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創下年度峰值,這一數據凸顯了市場對貴金屬替代選擇的迫切需求。彭博情報此前預測本世紀剩餘時間全球鉑金需求將超過供應,而當前中國市場正加速驗證這一趨勢——第一季度鉑條與鉑幣需求較去年同期翻倍,使中國取代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鉑金零售投資市場。
作為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的鉑金進口激增已引發供應鏈連鎖反應。深圳水貝珠寶產業集群內,鉑金零售商數量在一個月內增長三倍,但黃金工坊的轉型卻面臨技術門檻與產能瓶頸。當前鉑金加工商供不應求,交貨周期較以往翻倍,反映出市場供需失衡的緊迫性。值得注意的是,儘管2025年截至4月底年度總進口量仍同比下降31%,但單月數據突破顯示需求已進入加速期。
鉑金市場的結構性矛盾正持續發酵:一方面,地上庫存因催化轉化器需求維持高位而不斷消耗;另一方面,電動車普及放緩和柴油車存量延長的預期進一步加劇供應壓力。儘管當前價格較2021年高點仍有距離,但年內已上漲約10%,投機性買家入場跡象明顯。市場分析指出,鉑金庫存可能觸底,供需缺口或持續至六七月,甚至更久。
珠寶商策略調整是此輪需求爆發的核心動力之一。受金價高企衝擊,黃金珠寶銷售疲軟促使從業者轉向鉑金產品,以對沖價格波動風險。這種轉型不僅體現在零售端,更延伸至投資領域——鉑金被定位為平衡黃金風險的"穩定器",其工業用途與首飾消費雙重屬性使其在多元配置中占據獨特地位。
總結
從單月進口量創新高到供應鏈全面承壓,中國市場的鉑金需求正重塑全球貴金屬格局。價格穩定性、替代投資邏輯以及供需基本面共同推動這一趨勢,而庫存緊張與投機情緒的疊加效應或將持續推升市場熱度。未來數月內,如何平衡快速增長的需求與有限供應將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同時這也為中國在鉑金定價權競爭中提供了戰略機遇窗口。(文章結尾總結段)
更多鉑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鉑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