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華能伊敏露天礦迎來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全球首套基於5G-A網絡的百台無人電動礦卡集群"華能睿馳"正式投運。這一創新實踐不僅實現了高寒極端環境下的智能運輸全流程貫通,更通過車-雲-網協同系統重構了礦山作業模式,在零碳排放、高效調度和全天候感知等方面樹立行業新標杆。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5G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40℃的嚴寒條件下,百台90噸載重電動礦卡仍能保持穩定運行。項目團隊攻克了高寒工況下的電池保溫與智能換電技術難題,確保車輛在低溫環境中持續滿功率作業。通過光伏綠電驅動系統,運輸環節完全擺脫化石燃料依賴,每年可減少柴油消耗1.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4.8萬噸。
依託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與AI視覺算法的融合技術,礦卡在低能見度(如雪地、沙塵)或夜間環境下仍具備精準環境感知能力。系統可實時生成動態三維地圖,在40米可視距離內自動規劃避障路徑,實現排土場不規則地形的厘米級停靠精度。這一智能決策體系使作業點位更新效率提升至分鐘級別。
針對礦山場景對上行帶寬的特殊需求,項目部署了覆蓋半徑達600米的5G-A基站陣列。單站即可保障每秒500Mbps的穩定上傳速率和20毫秒超低延遲,為百台礦卡的遠程操控與高清視頻回傳提供可靠網絡支撐。該技術方案首次在露天礦區實現大規模設備群協同作業。
通過將光伏清潔能源接入電動礦卡充電系統,項目構建起"發-儲-用"一體的零碳循環體系。智能調度平台實時優化裝運路線,結合動態排土場建模技術,使整體運輸效率提升30%以上。這種能源與數位技術深度融合的解決方案,為全球露天礦區綠色轉型提供了可複製的技術路徑。
此次百台無人電動礦卡集群的成功投運,標誌著我國在智慧礦山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從極端環境適應性到5G-A網絡應用創新,再到全生命周期碳減排實踐,該項目不僅解決了傳統採礦業的安全、效率與環保痛點,更通過產學研協同模式推動行業技術標準升級。隨著系統持續優化,未來有望向更多高寒礦區推廣,為全球資源開發貢獻中國智慧解決方案。
更多5G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5G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