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其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整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
二戰後已開發國家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及產業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逐步應用到企業生產和管理的各個方面,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歐洲等國家已開始有計劃地推進企業的信息化。
發展至今,已開發國家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可說已經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無論是從宏觀經濟、企業內部,還是企業大鏈條上的各方,信息化都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
以美國為例。據歐洲共同體年度統計數據顯示,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快速增長時期中。信息技術行業在美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從1990年的5.8%上升到2000年的8.3%。而在90年代後期,美國約三分之一的經濟增長來自信息化的拉動。
在美國,企業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變傳統經營模式的案例可以說是隨處可見。福特汽車公司通過網上採購,使汽車零部件的採購成本下降30%;通用電氣公司藉助供應鏈管理手段,每年節省成本十數億;飛利浦·莫利斯公司應用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建立了擁有2.6億菸民的個人檔案等等。這些無不說明信息化對於企業的發展已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歐洲,各國同樣重視信息化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例如英國政府在企業信息化方面,就制定了以中小型企業為重點的企業信息化戰略。經過政府和企業的努力,英國的企業信息化取得了較快的進展,在生產工藝方面、企業管理信息化方面,尤其是基於網際網路上的電子商務方面已處於歐洲各國中的先進地位。
進入新世紀後,網際網路無疑成為企業信息化的主旋律。歐美國家的信息化進程隨著網絡應用的不斷深入也呈現出新的趨勢。
首先,政府對信息化的引導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參與,特別是政府的積極引導。
芬蘭從2002年~2004年連續三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信息技術強國,其信息化程度位居世界前列。
芬蘭的信息化成果離不開政府的積極幫助,有統計數據顯示,芬蘭是目前世界科研投資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同時,芬蘭還特別強調政府、企業和大學在信息化方面的合作。
而在政府引導方面,英國政府則是特別任命了兩位專門負責電子商務的官員。並積極推進信息化方面的法律、法律體系建設。2000年7月,英國《電子通訊法案》開始實施,使英國成為最先承認電子簽名合法化的國家之一。
其次,企業將信息化提升到新的高度。這一點從全新管理職位首席信息官(CIO)的誕生就可以看出。據安達信公司上世紀80年代末對全美服務業和500家大企業的調查顯示,當時美國只有不到40%的公司設立了CIO的職位,世界排名前500家的大企業中不到30%實行了CIO體制。而到2000年底,美國大企業已經基本上都已經設立了CIO。
第三,信息化網絡技術的推陳出新。由於新技術發展迅猛,歐美企業如今更加注重增加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他們希望通過新的信息化技術將自身的經營網絡延伸到儘量廣的地方。
以IP語音技術為例,據不完全數據顯示,美國目前有11%的企業已經全部採用了IP語音技術,55%的企業在部分分支機構採用了IP語音技術;歐洲95%的跨國企業都已經採用或計劃採用融合的語音和數據網絡。
沒有投入就沒有回報。推進信息化發展,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為大眾服務,讓更多人享受到信息通信技術的先進性。因此,企業信息化發展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多方面分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朱晶)
更多信息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信息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