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內零售業市場分析,我們將迎來中國連鎖20年。20年,對於一個人而言,意味著已成年。一個行業的發展亦不例外,通過近20年的歷程,中國連鎖零售業也已初長成。
只要中國經濟發展不出大的意外,零售業就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而且,隨著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國民收入分配機制的改革,老百姓的消費熱情有可能徹底釋放,零售業迎來「井噴」時代並不只是夢想。
然而企業是否已能坐享其成?
答案是否定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市場雖然無限大,行業的淘汰賽卻仍在無情上演,而且永遠也不會停息。
零售市場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市場時刻在變化,更大的變局正在悄然孕育。而2010年或是行業發展的分水嶺。這也是我們把下一個10年定位為3.0時代的主要原因。前20年的1.0與2.0時代,我們更多是在摸索與模仿中前行。但在3.0時代,面對新形勢、新環境、新任務,我們該如何應對?零售企業拿什麼去奪取未來?我們時刻都在呼喊創新,但如何將創新中的點滴真正轉化成競爭優勢?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我們需要足夠的智慧去謀劃未來。
我們不敢揣測10年後的零售業。但對於即將到來的2011年,總有那麼一些脈絡、規律可以梳理與追尋,作為行業的一份子,我們希望,企業能夠從這些梳理的軌跡中,找到前行的正確方向,坦然迎接挑戰。
預測1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增強
根據最新的連鎖百強數據,2009年連鎖百強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與上年基本持平。但這不代表行業整合已趨停滯。相反,行業、企業間的整合將會愈加激烈。2009年、2010年兩年,由於一些大型零售企業忙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擴張步伐相對放緩。2011年,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增強。
事實上,2010年中國零售市場的併購整合仍相當活躍。僅拿3月份來說,中國市場發生併購42起,其中零售行業就有21起,占總數的50%。此外,年銷售超過1000億元的「超級企業」正在逐步增多,強者恆強、弱者更弱的現象愈見明顯。再加上這些零售巨鱷們對市場特別是二三級市場的瓜分,以及目前對四級市場的滲透正在加速,如果經濟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內外資巨頭前幾年擴張的「瘋狂」速度就將再度被啟動。外資從沿海省份的二三四線城市向內陸省份縱深挺進,抄底中國零售業的意圖更加明顯,這將對中小零售企業特別是地區性的零售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這一點,從2010年家樂福併購河北保龍倉、物美收購天津易初蓮花等就可見一斑。面對2011年的形勢,不同階段的企業應採取不同手段,予以應對。
預測2城市化發展帶來新機遇
中國正經歷著城市化的重要轉型。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城鎮人口接近6.5億,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從1980年的19%躍升至2010年的47%,預計至2025年將達到59%。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極為迅速,目前全球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國。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的存在。
城市化進程給零售業的利好不僅會體現在2011年,甚至會持續數十年之久。我國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將為零售業帶來快速發展的春天,是零售業開疆闢土不可多得的契機。很多城市目前根據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潛力,確定了許多的區域商業中心和區域商業副中心。這些規劃中的或者已經在建設發展中的區域商業,會逐步向「多心多點」的格局轉變,區域化消費將成為主流。零售企業不僅在開店拓展上會有更大空間,城鎮化也會為商業地產帶來巨大機遇:區域零售商大可利用自身資源,把握其中商機,以「商業+地產」模式推進當地流通建設,爭奪市場份額。
預測3區域後零售發展成焦點
在占據區域市場優勢後,區域零售商再度遇到發展瓶頸,困惑甚至比幾年前的「盲目擴張時代」更多。隨著區域市場的日趨飽和,眾多零售企業如何成功突圍,找尋到適合自身的區域外發展空間,避免成為「瓮中之王」,在「區域為王」後的2011年甚至以後幾年內,都將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
很多優秀的區域零售商如步步高、福建永輝、山東家家悅、武漢中百等,都開始向區域外擴張。河北北國股份也在2010年切入山西陽泉。一些零售商甚至重新開始邁出全國擴張步伐。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儘管區域零售商在賣場環境、陳列布局、氣氛營造、促銷手段、管理體系等各個方面與零售巨頭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但突圍之路還任重道遠。一個例子是,武漢中百進軍重慶已達數年之久,卻長期虧損,至今尚未盈利,可見區域零售商突破之艱難。
不過,北京華冠依託加盟國際SPAR一舉從房山郊區跨入朝陽區藉助外力的做法,倒值得同行效仿。同時要指出的是,區域市場仍然有潛力可挖,關鍵在精耕細作。而且,要吸取幾年前盲目全國擴張的教訓經驗,與其在無把握的情況下走出去,不妨審時度勢,採取聯合、合作、加盟等各種方式,降低風險,伺機突破。
預測9二三線城市高端市場趨熱
高端超市近幾年在一線城市風靡,很多零售商也都紛紛瞄準高端消費人群,推出精品超市,加大進口商品比例,提升服務品質。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高端市場將不再局限於一線城市,部分二三線城市也具備高端市場的開發潛力。比如,在石家莊市,北國股份就開出「精緻生活館」,安徽紅府超市也推出「嘉年華」超市等高端品牌,開闢了當地的差異化經營藍海,引起業界關注。
可以預見,2011年,二三線城市甚至發達地區的四級市場的本土零售商也會將目光投入高端消費人群。但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高端超市都無法取代大賣場、綜超、生活超市等主流業態,因為高端超市這一業態的受眾目前在中國市場過於狹窄,更多的是為補充和完善市場的縫隙需求,而不是滿足大部分消費群體的需求。換句話說,這是對細分市場進一步的補充,而不可能是替代或是革命性的顛覆。傳統業態的主流地位仍將長期保持。
因此,國內零售業市場分析預測,高端超市不乏為企業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但至少在三五年內,不能成為主要方向。此外,高端超市對供應鏈的要求也更高,大多數零售商連有效的供貨渠道都難以完善,更勿談直采。這也必然造成儘管企業可以開出高端門店,卻很難形成特色、難有核心競爭力的局面。
更多零售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零售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