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智能電網的融合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中的分布式系統還可以與智能電網和雲計算等技術結合,為太陽能的大規模應用開闢新的道路。凱·施特倫茨是柏林工業大學電網與新能源系主任、教授,他就在研討會上講述了德國用智能電網進行需求式管理的經驗:「德國25%的電力來自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需求式管理克服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不太穩定的缺陷。我們通過智能電錶,對電價進行了分時段的靈活調節,從而調整了德國人的用電習慣,使尖峰時段的部分用電需求分布到較低的時段去。這種方式使我們增加了14%的電力供應。」
與超導技術的結合
我國東部南部用地緊張且太陽能資源不如西部北部豐富,大規模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更該建在西部北部,但東部南部又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用電需求最大的地區。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也存在供電地和用電地相距甚遠的類似問題,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平均約3000公里的長距離輸電。長距離輸電帶來的電力損耗驚人,會進一步削弱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與新一代輸電技術的結合,就成為必然趨勢。
「我建議中國未來的輸電技術使用超導材料。」卡洛·魯比亞說,「超導技術現在有新突破——新的三明治式超導體材料,成本較低,又可在較高溫度下實現超導轉變,雖然還未進行工業化生產,卻是值得期待的希望。」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寶山說:「中國正在研發第二代超導帶材。河南一家鋁廠正在進行超導輸電實驗,如果成功,不僅將為發展太陽能和風能,還將為整個國家的西電東輸帶來巨大好處。」
與火電技術的聯合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不僅可以獨立建站,還可以與火電站混合建站。這對中國來說尤其有意義。」石定環說,「因為中國是高碳能源結構,有70%到80%發電是靠以煤為能源的火電。」
以火電為主的華能集團,目前正在海南做太陽能電廠與火電廠聯營的示範項目。「選擇技術路線時,我們主要考慮兩條。一是抗風,中國太陽能資源多的地方一般風大,發電系統要能抗風。二是要能直接產生蒸汽,這樣便於與現有的火電發電系統對接。」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工程師徐海衛說,「我們已經試點了水/蒸汽為介質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與火電廠對接,明年還將上馬以蒸汽和熔融鹽為介質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
與火電技術的聯合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不僅可以獨立建站,還可以與火電站混合建站。這對中國來說尤其有意義。」石定環說,「因為中國是高碳能源結構,有70%到80%發電是靠以煤為能源的火電。」
以火電為主的華能集團,目前正在海南做太陽能電廠與火電廠聯營的示範項目。「選擇技術路線時,我們主要考慮兩條。一是抗風,中國太陽能資源多的地方一般風大,發電系統要能抗風。二是要能直接產生蒸汽,這樣便於與現有的火電發電系統對接。」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工程師徐海衛說,「我們已經試點了水/蒸汽為介質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與火電廠對接,明年還將上馬以蒸汽和熔融鹽為介質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
更多太陽能熱發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太陽能熱發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