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顛覆性的電子墨水屏

顛覆性的電子墨水屏

2012-01-02 11:27:39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俄羅斯的一款雙屏手機,其背部罕見地採用了4.3英寸的電子墨水屏;國內企業文石科技已做出了全電子墨水屏的原型機;一些嗅覺靈敏的移動網際網路先鋒人士,也開始四處張羅隊伍,發起了將電子墨水屏與智慧型手機匹配的創業項目——電子墨水,一種隨著電子書市場萎縮而日趨衰落的技術,在12月的冬日裡似乎感受到了暖意。

  在智慧型手機同質化嚴重的當下,電子墨水能否作為功能豐富化的異軍突起方向?有人稱此舉能帶來「顛覆性」,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不打破螢幕成本和功能的瓶頸,其用武之地仍然有限。

  電子墨水屏智慧型手機成熱點

  一段來自國外的視頻近期被國內用戶瘋狂轉載:一款正面看起來沒有特色的安卓手機轉過身之後,背後竟出現另一塊黑白螢幕,顯示出時間、新聞報紙等畫面。這款俄羅斯公司設計的YotaPhone,背部採用了4.3英寸的電子墨水屏。

  而以電子書為主要產品的廣州文石信息科技公司最近也推出了類似的電子墨水屏智慧型手機,只不過它用4.3寸E-Ink電子墨水顯示屏直接替代了 LCD屏。該公司市場部負責人魏小姐告訴《IT時報》記者:「產品從10月起開始在中外各大電子展上露面,尤其是香港電子展上反響尤其好。」

  與此同時,創業輔導平台「創業公社」於近日開始為類似項目發起人才召集,它所希望做到的是將大約4寸的E-Ink顯示屏置入到iPhone手機套的背面,尋求走配件路線。

  曾經從事過多年雙屏技術研發的資深電子書從業者劉為龍向《IT時報》記者表示,無論是直接作為手機螢幕還是配件,可以設想的E-Ink屏特點如下:無輻射、不傷眼的特點特別適合老人或兒童;螢幕在戶外強光下仍清晰可見;由於沒有普通TFT屏那樣笨重的背光模塊及玻璃組件,螢幕可以做得更為輕薄。此外,電子墨水螢幕較為省電,文石科技的產品便稱「預估待機可達一個月」。

  與智能應用的互動還需深思熟慮

  不過劉為龍也表示,電子墨水雖有眾多優點,但是都是基於電子書的,要將相關技術轉移到智慧型手機上,就應當考慮如何能做到與智能化系統、操控方式等有創意的融合起來。

  在智慧型手機上,即使能夠找到一些適合E-Ink屏的應用,互動難度恐怕也會更高。劉為龍介紹,一款應用為了適配E-Ink屏,只有採取直接將底層數據拷貝和重新專門開發兩種途徑。直接拷貝顯然是不適用的,因為E-Ink屏的更新頻率仍然較慢,一些大型交互或效果較強烈的動畫等在屏上很難實現,用戶體驗會變差,但重新開發的工作量將是非常大的。

  成本過高,厚度也不會很理想

  「像手機上4寸左右的E-Ink屏成本大約在20-30美元,而去年同等尺寸的LCD屏成本則也只有25美元左右,因此如果將手機LCD屏替換成E-Ink屏,成本上並沒有什麼優勢。」劉為龍說。假如是為手機加裝E-Ink屏,那麼包括改變電路設計等成本,手機售價也要高出數百元。

  至於將E-Ink屏做成手機套,成本或許還會更高。從事電子產品配件業務的土曼百達科技公司總經理汪偉告訴我們,市面上的手機配件 400元以下銷量才會好。據他估算,E-Ink屏手機套很可能高於這一價位:「為與手機進行信息交換,必須配備數據接口或裝上藍牙模塊,同時要配備小的控制晶片及電池,加上螢幕價格成本大概要200多元。以零售價起碼翻一倍來看,很可能已超出400元這個紅線了。」

  汪偉認為,假如手機上的E-Ink屏主要功能只是閱讀,吸引力不會很大,而且據他估算,屏的厚度加上電池與蓋子的厚度,最後配件厚度達6-7mm,都和iPhone本身的厚度差不多,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劉為龍表示:「國外用戶追求閱讀體驗的意識較濃,也許可以將增加的成本通過內容付費的方式來收回投資,但國內的狀況明顯不同,投入這一項目必須考慮這些因素。」

更多電子墨水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子墨水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