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燃氣都是關係到千千萬萬普通家庭基本生活的天大的事,燃氣的調價直接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不能說漲就漲,更不能置上層主管部門的表態於不理,宣稱自己的漲價行為只是「個案」。
針對當前長春市燃氣漲價的現象,高層主管部門和各地地方政府應該有相應的策略來避免出現燃氣價突漲而引發百姓恐慌。
首先,要嚴格執行政府的宏觀決策,控制物價的漲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顯然,水、電、燃氣等猶如柴米油鹽,是民眾生活的必需品,是缺乏消費彈性的民生產品,千家萬戶對這一些產品是不能不用的,不會因為價格波動而對需求產生較大影響,而一旦價格突漲,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並引發社會大眾的恐慌。所以,嚴格將燃氣漲價控制在較適當低的水平上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社會安定的基本保障。
其次,調整燃氣的價格,必須增加透明度,必須按規定的程序事先召開聽證會,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使調整政策能為廣大民眾所知曉,所認同。據有關媒體報導,在2010年到2012年間,我國進口氣價格上漲超過六成,從而導致進口氣國內銷價和進口成本倒掛的現象日益嚴重,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 29%,預計2015年將達到35%左右,所以,民眾對天然氣漲價有可信的預期。於是,有報導說我國「氣改」方案不久將出台,有可能從4月起天然氣價格上漲, 平均提價幅度在0.6元~0.8元/立方米,,各地零售終端價格將達到3元~3.5元/立方米區位,進而逼向4元大關。(3月25日《中華工商時報》)如果真的是有這樣的漲幅,對於很多家庭而言,雖然不能說難以承受,但由此如導致公眾基本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更深一層的上遊資源產品提價,勢必會影響下游產品價格的連鎖上漲,那麼,就會產生背離民生的不良後果,所以,控制漲幅,並以更加透明的方式讓人民大眾知道為什麼漲,何時漲,漲到什麼程度,這是十分重要的。民眾對民生基礎產品價格非常敏感,突然漲價會引發恐慌,只有增加透明度才能讓民眾比較寬心。
最後,從長遠看,真的需要推動「氣改」,在推動定價機制改革的同時,應當避免「氣改」重蹈成品油定價機制「屢扭不順」的覆轍,要讓價格體徵機制真正落地, 力避漲得讓人心慌的局面出現。不得不承認,當前,國內天然氣產業鏈具有較強的壟斷特徵,要讓天然氣產業更符合市場規律,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逐步去壟斷化、近市場化,要儘快放開關鍵性資源和行業的准入壁壘,讓民企資本更多地介入以終結壟斷。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曾說,「我國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2013年3月26日 中國經濟網)可以相信,打破壟斷局面以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機制,將讓大眾民生從中切實受益。當然,眼前在推動改革的同時,一方面需要有速度,但另一方面更需要眷顧民生,如果是缺乏系統科學的策略和措施,對「氣改」瞎弄一通,那麼,突漲的燃氣價格將會引發社會民眾的恐慌,並引起社會的不安定。
更多天燃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天燃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