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發現北京多家超市其銷售的雙匯、金鑼等15個品牌56種不同類型火腿、肉腸中,想找到「純粹」豬肉的火腿並不那麼容易,有多達37種產品都是在豬肉里「混搭」了雞肉,占到近7成,有的甚至添加的雞肉比例還多過豬肉。
「精選豬前腿肉」也有雞肉
記者此次探訪了豐臺順天府、億潼隆、物美玉蜓橋店、崇文門新世界地下超市,查看雙匯、金鑼、雨潤、鵬程、得利斯、恆慧、浦五房、天福號、哈肉聯、荷美爾、大東老曹、加增、智昊、百世醇香、新榮利通這15個品牌,涉及56種類型的火腿和腸類食品。(點擊查看火腿腸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豐臺億潼隆超市,一整排火腿冷藏櫃里,產品包裝的配料表顯示,只有三四種是純豬肉,其餘都夾雜了雞肉成分。物美超市玉蜓橋店、新世界崇文門店超市內,真空包裝的香腸、火腿類熟食也多是豬肉、雞肉摻雜的,還有的是牛肉、魚肉里加雞肉。
像「金鑼」一款特品金火腿,外包裝上還宣傳「精選豬前腿肉」,可背後的配料表中依然也有「豬肉、雞肉」。同樣是肘花熏煮火腿,「雙匯」用的是「豬肉、豬皮」,而「雨潤」則用「豬肉、雞肉、豬皮」,「雙匯」的魚肉火腿腸為「魚肉、豬肉、雞肉」。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這些火腿中,有的配料表上標示的順序為「豬肉、雞肉」,有些則是「雞肉、豬肉」,比如「鵬程」牌香腸系列的大青島肉灌腸,為豬肉、雞肉;同系列的蛋清腸為雞肉、豬肉。按規定,配料表的原料,一般都是按照加入的比例從高到低來對外標示。這就意味著,有的火腿中,雞肉成分還多於豬肉成分。
多數消費者沒留意配料表
經最終統計,在查看的56種火腿和腸類食品中,配料只標有「豬肉」的,僅有14種;另有5種標示為純雞肉;而其餘37種全是豬肉與雞肉的「混搭」,其中有12種配料標示為「雞肉、豬肉」,其雞肉的比例比豬肉要多。
在隨機詢問多位消費者,發現大多都不會特意去看配料表,而且多數都一直以為除特殊口味外,火腿和火腿腸都為豬肉製品,根本不知道裡面還摻雜雞肉的情況。
「一看配料表,才知道差別很大啊。」消費者汪先生稱,一般買這些食品,主要是對比價格、選擇口味,都不怎麼注意去看配料表的原料構成,豬肉、牛肉當然要比雞肉貴多了,有上當的感覺。
企業回應
「摻雜雞肉是配方工藝需要」
企業多避談或否認火腿摻雞肉為降低成本
火腿里豬肉摻雜雞肉,此前就有業內人士指出,摻雞肉是為降低成本。對此,上述涉及的一些生產企業大多避而不談或否認,稱摻雜雞肉是為改善口感,也是配方工藝的需要。
「加雞肉是調節口味口感。」金鑼公司客服部門一女士在電話中稱,這是符合標準規定的,也經過了檢測部門的檢驗,如果是不允許的話,政府部門早就不讓賣了。而當問及添加的比例為多大時,對方告知「這屬於生產工藝的事,不能透露」。
鵬程食品一位工作人員則稱,按照行業國家標準,香腸和火腿製品中允許使用除豬肉外的其他肉類作為原料,使用雞肉有很多原因,比如會讓香腸口感更鮮嫩,而且雞肉本身成本也肯定比豬肉低。
荷美爾食品一張姓工作人員稱,國家標準規定畜肉和禽肉都可以作為原料製成香腸火腿,「統一化生產中,每個產品都有配方和用料比例,這在產品開發之初就設定好了,不會根據肉類價格的波動而變化。」她表示,每種原料都決定著產品的口感,這其中沒有對成本的考慮。
加增公司也印證了上述說法,稱這是很多年的工藝,由統一秘方製成,各種原料的使用比例都是固定的,以保證產品品質。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11日表示,國家出台的相關行業標準,對是否可以產銷混合肉及其摻雜比例,確實沒有明確規定,只要求原料和成品必須檢驗合格,並且應如實標示在產品的配料表中。
朱毅稱,從健康和安全角度來看,只要原料經嚴格檢驗檢疫後合格,消費者食用混合肉製品就沒有問題。「豬肉是紅肉纖維粗,雞肉的纖維細,把兩者混起來口感可能還會更好。」
律師指出,火腿通常理解是豬肉,裡面如果還加了雞肉等其他肉類成分,並且用了不少,建議在配料表中標出其具體比例。同時其產品的宣傳、包裝圖案,就不能過於突出豬肉樣品,否則有誤導、欺騙消費者的嫌疑。另外,一些火腿雖然標的是純豬肉,如果在暗中摻雜了雞肉,還不在配料中明示,那就是摻假的問題了。
更多火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火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