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記者了解:剛剛過去的重陽節,也是我國第一個法定的「老年節」,這也再次引起大家對養老話題的關注。
隨著大陸社會老齡化加劇,「養老」已成為很多人正在或即將面對的現實。而對於台灣相關業者來說,這正是商機。只不過,養老服務業遠不如生意買賣那麼單純,無論買拐杖還是辦養老院,惟有將人文關懷貫穿始終才能成功,因此可以將其定義為「情感」事業。
現實中,人們往往更多關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以及醫療護理,卻忽略老年人的精神消費需求。而在筆者看來,上了年紀的人,對物質需求相對較小,對精神消費的需求則大得多。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寂寞,發展老年人文化創意產業比起蓋養老院應該更急迫。
經營好養老院,不僅要滿足老人醫療護理、生活起居的需求,還要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台灣有養老院專門設置了「創意研發中心」,由老人們發揮創意,研發製造出許多具有專利的老年人用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普通的養老院,也設置了園藝角等功能,運作得十分成功。
老年人也不是沒有新意。現在網絡上點播最熱門的視頻中,有不少是廣場舞教學視頻。因為在很多城市廣場、公園、甚至農村,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大跳廣場舞的中老年婦女。相應的,跳廣場舞的舞蹈鞋、運動服、教學CD等大賣。
話說回來,大陸80後曾經是最幸福的一代。小時候,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疼愛,6個人花錢照顧1個人。如今,80後這一代已過而立之年,他們的父母差不多到了退休年齡,更別提高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這時候,1個人要花錢花時間照顧6個人,成了「最吃力」的一代。法律明文規定子女必須「常回家看看」,卻讓人看不到解決問題的希望。但是,如果「老年人文創產業」發展有所起色,那麼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將能得到滿足,老年人能發揮餘熱,他們的晚年生活也會更豐富多彩。
更多文化創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文化創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