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垃圾處理設施能力不足問題愈發凸顯 「垃圾圍城」城市發展之痛

垃圾處理設施能力不足問題愈發凸顯 「垃圾圍城」城市發展之痛

2014-01-01 11:10:56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垃圾圍城」愈發成為城市發展之痛。

  垃圾處理形勢究竟怎樣?應該怎麼看待垃圾焚燒?垃圾分類難在哪裡?「垃圾圍城」能否得到緩解?圍繞這些熱點話題,記者專訪了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有關負責人。

  垃圾處理設施能力不足問題愈發凸顯

  問:怎麼看「垃圾圍城」現象?

  答:在我們看來,「垃圾圍城」是一個形容詞,形容當前垃圾處理工作面臨嚴峻形勢。2012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1.71億噸,比 2011年增長700萬噸,增長速度有增無減,總量很大。超負荷運轉也大大縮短了垃圾處理場的壽命,設施能力不足問題愈發凸顯。針對這種情況,2011 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垃圾處理問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提出了運用綜合手段,全面解決垃圾處理問題。這一意見是垃圾處理的一個綱領性文件,目標任務已經明確,下一步依靠各級政府認真落實。

  參看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垃圾處理能力的增長超過產生量的增長

  問:「垃圾圍城」現象能否得到緩解?能否給出一個時間表?

  答: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水平有所提高。2012年我們受住房建設部委託,承接了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級評定活動,累計有490座填埋場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約占全國填埋場總數的84%。

  儘管垃圾增長速度很快,但是目前垃圾處理能力的增長已經超過了產生量的增長,據我們所知,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這是第一次以國務院名義出台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總投資達到2636億元,新建處理能力39萬噸/日。2013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44.6萬噸每日,比2011年提高了9%,無害化處理率84.8%,比2011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十二五」末設市城市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的目標可以實現,處理設施能力不足問題是能夠明顯緩解的。

  當然,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政府要持續加大投入,完善相關標準,制定健全規範,加大設施建設力度,加強監管;企業要高標準運行,把握企業利潤與公共利益的平衡;其他社會組織和公眾要積極參與,出謀劃策和監督,大家都朝著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

  焚燒技術是解決垃圾問題的理性選擇

  問:目前,一些城市大量建設垃圾焚燒廠,而一些群眾反對在周邊建設,究竟應該怎樣看焚燒這種處理方式?

  答:與一些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填埋比例偏高,焚燒比例較低。填埋為主,意味著要不斷占用土地資源。一些城市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和特大城市已沒有土地可供填埋,採用焚燒技術是當前解決垃圾問題的理性選擇。

  焚燒處理方式已經在國外發展了100多年,技術成熟。我國從1988年開始引進國外先進的垃圾焚燒處理技術,經過20多年的消化和科技攻關,已經基本掌握國外主流的焚燒技術,主要裝備實現了國產化。從目前已經建設運行的設施來看,去年檢查的54座爐排爐型焚燒廠全部通過了無害化評定,其中評定為 A級以上的占93%,是可以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在「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要占全國處理總能力的35%以上,東部地區要達到 48%以上。今後,焚燒處理將在我國垃圾處理系統中占重要地位。

  垃圾焚燒產生的二噁英可知、可防、可控

  問:垃圾焚燒產生的二噁英如何處理?

  答:二噁英是可知、可防、可控的,它的主要來源不是生活垃圾焚燒,在焚燒爐內充分燃燒是減少生成的根本,同時可以通過布袋過濾、活性炭吸附等技術措施,有效減少二噁英的排放。而規範的焚燒設施建設運行,實際上是大大削減了二噁英排放。目前我們已經有了較健全的建設、運行、維護、評價標準,國內外的排放標準都是安全的。我們不可能最終消滅二噁英,但我們可以在綜合考慮環境、經濟、人體健康風險等多種因素的情況下採取措施,減少二噁英的排放。

  垃圾分類開始起步

  問:儘管一些城市推行垃圾分類,但是實際執行情況並不盡如人意。從全國來看,垃圾分類進行得如何?

  答:垃圾減量分類工作已經開始起步。各方普遍認識到垃圾分類是全社會的工作,要從每個家庭、社區和單位做起,減量分類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國民素質和勤儉節約的消費理念緊密相關,現階段應著重考慮設施建設和源頭減量。

  垃圾分類推進五大難點

  問:您剛才提到垃圾分類工作開始起步,推進這項工作主要難在哪?

  答:一是對垃圾分類的認識還不一致,大家普遍有了認識,但路徑、技術路線還不是非常清晰,我們的「拾荒大軍」和廢品回收體系已經把垃圾總量的20%至30%回收了。

  二是分類意識變成自覺行動還需要時間。由於垃圾分類的行為對於個人來說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專門分類反而會多花時間和精力,多數人都會把垃圾分類的行為無限期延遲,理由有很多,諸如不理解垃圾如何分類、沒有時間、垃圾後端不配套而缺乏信心等。

  三是缺乏垃圾分類的協作機制。在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相關單位和部門之間的配合度不夠,垃圾分類工作單靠一個部門完成難度很大。

  四是缺乏相應的經濟政策配套支持,資金缺乏保障,很多城市實行垃圾源頭分類後,後續的分類收運車輛、處理處置設施配套較困難,導致垃圾分類後又集中運輸和處理處置,使居民的分類收集熱情大大受挫。

  五是缺乏約束機制。由於垃圾分類還未形成固有的社會行為規範,對公眾垃圾不分類的行為,除了監督和規勸,找不到其他更有效和有力的措施。 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就垃圾處理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要開展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相信垃圾分類工作將會有大的進展。

更多垃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垃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