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或為了名利雙收,或為了讓黯淡的生活增添幾許新意,又或者僅為了讓畢業的自己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不少女性都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整形之路,當然如今部分男性也開始接受整形服務。
在白百何主演的電影《整容日記》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一位長相平凡的女大畢業生在尋找工作和追求愛情的道路上的坎坷經歷,觸發了她整容的念頭,雖然歪過下巴、發過噩夢、感情出現裂痕,但是終究她還是收穫了工作和愛人。如果從整容行業的角度來看,該片是在變相地支持整容,甚至認為整容是弊端多於利端的。
但電影的橋段終歸「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統計顯示,按照2012年發布的數據,此前十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國平均每年因為整形美容導致毀容毀形的投訴多大近2萬起,有人說10年間已經有20萬張臉被整形美容行業毀掉了。
緣何「美麗事業」讓人美麗不起,還徒增煩惱呢?據分析認為,整形行業的兩大原因致使「美麗易求不易保」:
其一、走私、假冒美容產品屢禁不止、肆虐橫行。整形美容行業的亂象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整形材料市場深度分析報告》顯示,由於市場需求的旺盛,近年來,我國整形美容行業發展迅速,由此也引來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利鋌而走險,致使走私和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屢打不絕、屢禁不止,甚至形成了一個半公開的假冒整形美容產品交易平台,而使用了這些走私假冒產品的消費者,「丟了夫人又折兵」,不僅花了一筆巨款,還毀了自己的臉。
其二、消費者維權意識薄弱。許多消費者維權意識淡薄,也給不良整形美容機構留下了可乘之機。比方說,整形一般要用到玻尿酸,如果消費者在注射玻尿酸之前,既沒有和醫院簽訂整形合同,也沒有保留任何在該醫院做微整形的憑據,甚至做完手術繳納費用時,連發票沒沒有索取,這就容易導致維權無門的窘境。法律人士認為,在目前整個整形美容市場魚目混雜混亂不堪的狀況下,消費者提升自身維權意識尤為重要。
當然,像美容產品博覽會等監管的薄弱環節,也給假冒整形美容產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整形市場的興起,伴隨著亂象,相關部門必須建立長期有效的打擊機制。
雖然整形醫院診所等大多以明星整容作為噱頭,這也就容易促使部分懷有明星夢的網友們發起白日夢,甚至還依照明星的五官來進行臉部創作,首次,明星到底有沒有整容,我們不得而知,此外,假期明星真的整容了,那麼在金錢的支撐下,補品和後續的整容也是「高大上」的,不是普通人所能負擔得起的,因此,與其發著不切實際的夢,還不如向王寶強學習另類的喜劇感,但如果真要投身到整形行業中的話,消費者在做醫療美容過程當中要對這個醫療機構的資質,此外要注意在做醫療美容之前,最好在術前和術後都要進行一個醫療拍照,務求「預防萬一」。
更多美容產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美容產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