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版食品安全法。在這個號稱「史上最嚴安全法」中,取消委託、貼牌禁令,繼續禁止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並對配方實行註冊管理制,成為新政亮點。
事實上,消費者在購買嬰幼兒配方奶粉時經常發現,同一個品牌的幾款產品價格卻不一樣,銷售人員往往解釋稱「因為配方不同」。以部分合資品牌為例,添加了DHA、水解蛋白等配方的奶粉要比同品牌普通款貴100~200元。
配方數量面臨大幅被砍
目前國內施行的是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備案管理制度,企業只要具有品牌和配方就可以按照要求在相關部門進行備案。而此前通過的新食品安全法規定,乳粉企業需要實行配方註冊制度,即企業必須先對乳粉配方進行申請,由相關部門進行審核,通過審核的合格產品才能上市。
據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發展現狀顯示,當前國內嬰幼兒乳粉企業的配方存在過濫現象,全國有近1900個配方,平均每個企業有20多個,而國外企業一般只有2-3個配方。而新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規定,同一個企業不得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這也就意味著企業每一個配方都要得到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審核通過,換句話說,企業藉助配方漲價的噱頭將得到控制。
在業內人士看來,配方註冊制也並非要求一個品牌只能有一個配方,其目的只是限制企業有太多的配方,參照國外標準一個品牌有3-5個配方是較為合理的。
企業不得宣稱可代替母乳
除了從配方上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進行規範外,剛剛通過的新廣告法也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廣告亂象做出了嚴苛的規定:即禁止在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公共場所發布聲稱全部或部分替代母乳的嬰幼兒乳製品、飲料或其他食品廣告。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5年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等部門就頒布了《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對奶粉銷售商和經銷商都做了相關規定和制約,要求母乳代用品不得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雜誌、圖書、音像製品等傳播媒介上進行母乳代用品的宣傳。
新修訂的廣告法將從9月1日起實施,這是對管理辦法的更進一步規範。原本國家對0-6個月嬰兒奶粉不得做廣告有明確規定,此次修訂的法律將適用於2、3段奶粉,這就意味著未來母乳餵養的宣傳會加大,乳粉企業未來銷售不能靠廣告,而只能靠產品以及銷售網絡來取勝。
行業進入洗牌期
在乳業專家看來,無論是控制產品質量的配方註冊制度,還是規範市場亂象的新廣告法,對於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的作用最終會落實在推動行業洗牌上。
2013年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宣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啟動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許可證再審核工作。經過半年的審查工作,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去年年中發布了通過審核的名單,在133家企業中,82家企業獲得了重新許可。
另外,去年6月,國務院公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方案,按照要求,力爭到2018年底形成3-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超過80%,而過去一年乳業兼併重組也並未能落到實處。
從上述政策的軌跡可以看出,國家對於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的管理方向是提高集中度,這既符合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利於相關部門加強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集中管理,因此新廣告法和新食品安全法出台的目的也是促進優勝劣汰,通過行業規範來沖洗掉一批不合格的產品。
上述目的能否達到關鍵要看執行落地情況如何。配方註冊制度如果執行嚴苛,會加速品牌集中度提升,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或將進入洗牌整合期。
更多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