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同時,我國也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養老是當下亟待求解的重大社會問題,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勵雙向驅動,養老產業將迎來十分確定的發展機會,但目前中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可想而知,在未來,養老產業或將成為香餑餑,成了一個「巨型市場」。
11月16日,在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主辦的首屆澳大利亞·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峰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表示:「中國老年人口基數漸漸增大,需求層次多樣,市場潛力巨大。」與會中外專家認為,中國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未來幾年將保持增長。
老齡化社會來了,養老產業的「巨型市場」也已形成。面對國外投資者的分食和搶食,國內投資者怎麼辦?
養老很簡單:
「一碗米,一杯水,一口氣,一扇窗,一扇門,一張床」
11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中決定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更好保障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此次會議指示是繼2013年9月國發35號文《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後對我國養老產業的進一步指引。
「中國的養老,其實就是『一碗米,一杯水,一口氣,一扇窗,一扇門,一張床』。」郝福慶說,「一碗米」,就是食品要安全,遠離污染;「一杯水」,就是要有清潔的飲水;「一口氣」,要有清潔的空氣;「一扇窗」,希望能老人看到外面的世界;「一扇門」,主要指無障礙環境;「一張床」是指集技術和智慧於一體的、利於老年人起居的設備,實現健康管理。
北京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烏丹星表示,目前中國養老產業存在三大瓶頸。「首先是投資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在觀望,如果金融市場不開放,資本不願意進入。其次是模式問題,做養老健康的企業多在虧損,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資金受到政策和機制的制約,同時要對接很多的部門。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問題,從事養老健康產業者一定是專業人士,如果沒有職業通道和規劃,他們的未來在哪裡?」
養老產業是拉動內需的新增長點
但目前民營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率48%
在巨大的養老需求的推動下,隨著鼓勵社會力量投資養老領域的政策相繼出台和落實,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既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長久之計,也是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發展老齡產業,能夠實現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一舉多得,意義深遠。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從刺激消費和供給兩個渠道,強化政府指導,加大養老領域開放力度,加強監管和法律標準體系建設,並注重培育群眾樹立健康養老的理念和社會意識。」 郝福慶表示。
解決當前的養老問題,單純靠政府的基本保障,的確難以滿足。「現在全國有4萬家養老機構,民營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率48%。這就是當前中國養老機構的現狀。」 烏丹星說。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促進醫養融合對接,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為老年人家庭提供簽約醫療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將公立醫院轉為康復、老年護理等機構。強化投融資、用地等支持,擴大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創新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
澳大利亞搶分中國養老蛋糕
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商務參贊劉初陽表示,由於人口的老齡化、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城市中產階層人口的快速增長,中國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未來將形成「巨型市場」。
「本次峰會旨在展現澳大利亞養老的行業能力,幫助澳大利亞產品和服務提供商了解中國的市場動態和主要趨勢,提供分享見解和經驗的平台,並促進更好的合作。」她說。
隨著相對富裕的「嬰兒潮一代」變老,中國的養老產業,特別是高端養老產業迎來類似過去10年地產業的爆發式增長。據全國老齡委的數據,中國老年人市場的年服務需求到2050年左右,將達到5萬億元。
據了解,此次有來自70餘家澳大利亞組織和公司的130多位代表組成的養老產業代表團訪問中國並參加了峰會。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中國區總經理、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商務公使柯邁高說,「這充分表明澳大利亞的養老行業致力於和中國合作的積極願望。」
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凱瑞·布朗認為,澳大利亞的醫療衛生體制被公認為很好地綜合了各種最佳實踐,充分發揮公立和私立醫療衛生的優勢,為國民提供經濟、公平和高質量的醫療衛生保障。「中國正在鼓勵私營資本攜手政府建立合作,澳大利亞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正適合中國。」更多養老行業產業競爭分析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18年中國養老產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更多養老產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老產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