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支付行業或將面臨加速整頓 監管高壓下驅逐劣幣

支付行業或將面臨加速整頓 監管高壓下驅逐劣幣

2016-01-01 10:31:35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隨著網絡借貸行業(P2P)的監管力度加大,部分銀行也關上了第三方支付通向P2P平台的閘門。1月28日,消息稱,農行於1月22日發布《關於立即停止與違規違約支付機構合作的通知》指出,近期,P2P網貸平颱風險事件頻發,涉及客戶群體及資金損失金額較大,引起社會和輿論廣泛關注。「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向P2P平台提供了農行卡支付通道,導致風險蔓延至我行,給我行聲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此,農行要求「立即關閉全部涉P2P交易接口」。

支付行業或將面臨加速整頓 監管高壓下驅逐劣幣

  目前包括易寶支付、匯付天下、寶付支付、貝付支付、通聯支付在內的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已響應農行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貝付支付已於1月26日關閉了農行對P2P的支付渠道,公司官網顯示,與其合作的P2P企業有658金融網、鑫合匯、投融社、黃河金融、錢多多等數家。

  除了支付機構違規跑路等現象,支付卡數據及信息外泄也時有發生。1月18日,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凱悅酒店集團遭遇支付卡數據等信息泄露事件,波及到全球約50個國家的250家酒店,約占凱悅運營中酒店數量的40%。

  第三方支付行業或將面臨加速整頓。

  吊銷3家違規牌照

  央行對於第三方支付企業採取的是牌照制的監管方式。

  央行於2010年6月公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從事支付業務需要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也稱《支付業務許可證》。根據業務類型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和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三大類,其中網絡支付又細分為網際網路支付、移動支付、數位電視支付和固定電話支付。

  據悉,2011年5月、2011年8月、2011年12月、2012年6月以及2014年7月,央行先後發放5批270張左右支付牌照,此後半年多時間裡再未批覆一家,至2015年3月再次發牌,僅有廣東廣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家(開展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獲得牌照,一系列舉措被認為是監管趨緊的信號。

  然而,在上述200多家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中,有3家因嚴重違規被吊銷牌照,分別在2015年8月24日、2015年10月8日及2016年1月7日。

  目前,不完全統計顯示,包括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在內持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一年的交易規模逾20萬億。實際上,2011年首批牌照發放以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健康」令人擔憂。

  此外有媒體報導稱,北京僅海淀區就有22家第三方支付企業,海淀區政府曾明確表示,由於行業門檻降低,大量外包商、代理商、二級商紛紛湧入,中間環節過多,企業之間惡性競爭激烈,燒錢搶用戶,低成本違規,造成大量高風險的商業投機行為等,已嚴重影響到收單行業的健康發展。

  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門發布《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其中除對網際網路金融提出監管以外,也將第三方支付行業納入網際網路金融範疇。

  《意見》中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從事網際網路支付,應遵守現行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其他機構開展合作的,應清晰界定各方的權利義務關係,建立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和客戶權益保障機制。要向客戶充分披露服務信息,清晰地提示業務風險,不得誇大支付服務中介的性質和職能。網際網路支付業務由人民銀行負責監管。

  隨後,2015年12月28日,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堅持支付帳戶實名制底線,要求支付機構遵循「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建立健全客戶身份識別機制,切實落實反洗錢、反恐怖融資要求,防範和遏制違法犯罪活動。同時,《辦法》著重突出對客戶權益的保護,在客戶資金安全、信息安全、自主選擇權、知情權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規定,並要求支付機構健全客戶投訴處理、客戶損失賠付等機制,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對於權責關係相對較為複雜的銀行卡快捷支付業務,《辦法》還明確了業務授權等相關要求,在確保支付便捷的同時保障客戶合法權益。

  監管高壓下驅逐劣幣

  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正在迅速增長中。中國第三方網際網路在線支付市場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速,2015年同比上漲55%,漲幅比2014年高4.4個百分點。預計未來三年,第三方網際網路在線支付市場交易規模漲幅將有所放緩,2018年中國第三方網際網路在線支付市場交易規模或將達到33.51萬億元。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室主任曾剛認為,今年以來,無論是指導意見徵求稿的發布,還是相繼註銷支付牌照,都已透露出央行對於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嚴厲整頓。到了這個階段,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已經面臨著市場洗牌、監管洗牌兩方面的壓力,整個行業正處於發展的重要節點。

  近年來,非銀行支付機構業務快速發展,客戶備付金規模迅速增長,相關資金風險隱患和問題也逐漸暴露。消息稱,央行將研究建立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富友支付總裁吳偉則直言,未來牌照註銷會常態化。目前支付機構數量眾多,同質化競爭嚴重,大部分支付公司的生存境況並不好,不能良性持續發展的公司會劍走偏鋒,引發系統性風險。建立退出機制,既能對支付公司合規性形成約束和威懾,也可以通過淘汰減少惡性競爭。監管的「高壓」有助於良幣驅逐劣幣,對市場是好事。

  記者注意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後,監管逐步完善,但與此同時,一批沒有支付牌照但是通過支付公司進行業務拓展的「二清」公司也如火如荼發展起來。所謂的「二清」公司,是針對一清機構而言。即結算資金經過一次清算後,先轉至二清機構開立的第三方帳戶,再經由該第三方帳戶處理後,結算至商戶的收款帳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二清」公司超過2000家。這些所謂「二清」公司的業務,未獲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卻在持牌收單機構下實際從事支付業務。據業內總結,這些「二清」公司蘊藏著巨額套現的金融風險,且清算資金風險巨大,容易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因為「二清」公司的帳戶、資金等完全脫離相關監管機構的監管,風險很大。為此,市場上也就頻現不少「二清」公司亂象:或捲款「跑路」,或不能按時結算給商戶,或在消費者付款後引發維權糾紛。此外,這類公司還可通過「套碼」、「跳碼」等擾亂收單市場。

  對此,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此前公開表示,要有效解決「二清」泛濫的問題,需規範銀行卡收單業務,發揮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銀行卡清算機構和收單機構等各方作用,儘快改革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加強外包服務管理。第三方支付行業尤其需要加強管理,一方面要發起自上而下的行業自檢行為,對「二清」虛構商戶實際經營情況、偽造客戶簽購單等方式予以全面檢查;另一方面,監管層也要對持牌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實行嚴管,嚴懲發展「二清」機構的行為,以杜絕風險。

  業內相關人士表示,今年第三方支付平台將逐漸回歸支付本身,平台安全要求提高。由於支付寶、微信支付有大量的用戶,且經過近兩年多對用戶習慣的培養,預計未來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仍由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主導地位,其他支付機構分食剩餘市場份額。此外,行業洗牌速度加快,技術實力強和市場占有率高的企業將逐步控制市場。更多相關支付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支付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支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支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