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興起,對傳統的銀行的影響很大,為了扭轉這個局面,五大行決定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境內人民幣轉帳匯款免收手續費,對客戶5000元以下的境內人民幣網上銀行轉帳匯款免收手續費,以降低客戶的費用支出,以此來對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市場份額。
曾經免費的網際網路金融出現了收費的苗頭,而傳統金融行業的老大哥商業銀行則紛紛開打免費牌。五大國有銀行昨日抱團宣布將對手機銀行轉帳實行免費政策,網銀轉帳5000元以下也將免費。在分析人士看來,商業銀行爭相加入免費大軍,在應對來勢洶洶的網際網路金融之餘,也另有圖謀,通過免費午餐將客戶引導回銀行自身的線上渠道,從而拓展理財等服務。
免費午餐姍姍來遲
在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相繼「變臉」開收手續費之時,商業銀行則打出了親民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銀行昨日聯合宣布,即日起陸續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轉帳、匯款業務免收手續費,無論跨行或異地;並承諾對客戶5000元以下的境內人民幣網上銀行轉帳匯款免收手續費。
目前五大國有銀行都已在官方網站發布相關公告。其中,中行的手續費優惠從4月1日起正式實施;交行自2月26日起實施;工行、農行、建行均從昨日開始實施。值得注意的是,中行雖然實施時間較晚,但該行的免費力度最大,網上銀行的轉帳匯款免費金額不受5000元(含)的限制。
事實上,五家國有銀行已經不算是轉帳免費的「先行者」。此前,中小銀行早已掀起免費熱潮。例如,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的手機銀行始終採取轉帳匯款免費。去年9月,招商銀行率先宣布網銀、手機銀行轉帳全免費。
據了解,銀行的親民牌與監管政策發布不無關係。去年12月25日央行出台《關於改進個人銀行帳戶服務加強帳戶管理的通知》,鼓勵銀行對存款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辦理的一定金額以下的轉帳匯款業務免收手續費。根據中國電子銀行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已有70家銀行對網銀、手機銀行轉帳給予減免。在銀行業電子渠道免費之風盛行的情況下,五大行的做法也是順應潮流。
難撼利潤格局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壞帳攀升、利率市場化改革、網際網路金融來襲等因素的影響下,近年來商業銀行的日子並不好過,業績增長乏力,不僅多家上市股份制銀行淨利增長縮至個位數,國有大行更面臨零增長的尷尬。
面對轉型壓力,手續費成為銀行收入來源中一塊不可忽視的「蛋糕」。從各家銀行2014年的年報數據來看,僅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合計就超過了4000億元。但多數銀行並未公布手機銀行轉帳匯款手續費的收益。
在分析人士看來,手機銀行免費午餐對商業銀行整體利潤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銀率網分析師閆自傑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免費肯定會使各行在這一塊的收費收入減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是產品服務的中心,如果用戶逐漸放棄使用銀行的電子渠道辦理轉帳業務,那收取再高的手續費也完全沒有意義,相反,以減少手續費收入為代價可以提高用戶量、用戶黏性、交易量、用戶沉澱資金等指標。」
在分析人士看來,銀行在電子渠道採取免費策略,不僅能將用戶帶回銀行端進行轉帳匯款,準確了解資金動向,還能進一步推廣其電子渠道應用,通過免費轉帳吸引來的用戶,很可能會在其他業務上產生收益。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呂隨啟也指出,銀行對電子渠道轉帳減免手續費的政策不會給銀行帶來實質性影響,因為目前銀行對電子渠道轉帳徵收的手續費總量並不大。
吸引客戶回流難度大
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倒逼銀行加快業務創新、提高服務質量。近年來,銀行在手機客戶端的用戶體驗、產品豐富程度已明顯提升,在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始收費時,銀行加大優惠力度有「收復失地」的意味。
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賁聖林認為,傳統銀行通過讓利於民的動作,放棄原本就不大的蛋糕,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能夠改變一些銀行客戶的轉帳習慣,收復部分失地,尤其是尚未完全依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戶。
若想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形成壓制並不容易。呂隨啟認為,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分工不同,第三方支付平台主打小額支付業務,銀行則主要做大額轉帳匯款,雙方的客戶群體需求有著根本上的不同,所以客戶回流的可能性並不大。
想要真正和第三方支付一決高下,銀行應著重提升用戶體驗。賁聖林指出,客戶對銀行服務有三個主要評價標準:費用、安全、便捷。現如今,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低廉的手續費甚至免費和便捷的客戶體驗開拓了金融支付市場,而支付寶、微信等平台的安全性也可和銀行相媲美。「以網際網路起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客戶體驗、界面設計等方面天生優於傳統銀行,而後者因為網際網路思維、界面設計參差不齊,相對吃虧。因此,銀行如何提升用戶體驗是搶占市場的關鍵。」
更多第三方支付行業最新相關,市場行情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更多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第三方支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