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能愉快的玩耍了,網際網路上免費午餐越來越少了,繼微信後支付寶也提現收費,免費額度累積20000元。以後轉帳還是回到手機銀行吧,現在大銀行的手機銀行轉帳免費。
儘管有了微信支付在收費上先行先試,不過對習慣了第三方支付免費服務的用戶來說,依舊需要好好消化一番:支付寶中究竟哪些業務收費?餘額寶里的錢轉出要收費嗎?還能愉快地用支付寶轉錢嗎?
支付寶也開始對提現收費了。9月12日,支付寶發布公告:自2016年10月12日起,將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個人用戶每人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在用完基礎免費額度後,用戶可以使用螞蟻積分兌換更多免費提現額度。餘額寶轉出仍免費。
支付寶調整提現規則並非首例,今年3月,微信已開始對用戶提現收取0.1%的手續費,每位用戶累計享有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
據介紹,支付寶提現僅涉及到提現到本人銀行卡和轉帳到他人銀行卡。按照調整後的規則,支付寶也對超出免費額度的部分按提現金額的0.1%收取服務費,單筆服務費不到0.1元的則按照0.1元收取。不同的是,支付寶個人用戶可以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對於商業用戶,例如淘寶、天貓的賣家及支付寶有效簽約商戶,提現仍然不予收費。
不過,當支付寶提出提現收費之時,網絡上便已經出現了各類「省錢攻略」。不過,記者發現有些策略是根據支付寶的相關規定。例如在用完基礎免費額度後,用戶可以使用螞蟻積分兌換更多免費提現額度。目前兌換比例是,1個螞蟻積分可以兌換1塊錢的免費提現額度,上不封頂。
此外,想要避免支付寶的收費,還有以下招數:例如支付時儘量用螞蟻花唄,還款則改用餘額還款,或者利用餘額還信用卡不收費的優勢,專門用來還信用卡的欠款。
不過,有些攻略則顯得有些「坑」。例如一位網友稱,可以先將餘額轉入餘額寶,再利用餘額寶將錢轉入銀行,即可免費提現。不過記者發現,支付寶方面已經明確表示,用戶從餘額新轉入餘額寶的資金,轉出時只能轉回到餘額,不能直接轉出到銀行卡。
支付寶也要開始提現收費了,令不少從微信「轉戰」過來的小夥伴一片心碎,網友紛紛「聲討」。網友「醬跟她等你」說:「包裝得再完美也掩飾不了從我口袋拿錢的動作,以後發紅包不要發1分的,我提現還要倒扣9分。」網友「盛京倫」打趣道:「原來你是這種善變的人,不給敬業福還收手續費!」
有網友「擔心」,那些月入千萬的微商怎麼辦?也有網友表示理解,網友「網際網路的淘金者」說,如果每天給你一元錢,突然有一天不給你了,你就覺得人家不好,這就是人性。網友「KillAlice」覺得,餘額寶轉出不收手續費,還算有點良心。
對於收費的原因,支付寶方面稱是因經營成本壓力。無獨有偶,微信支付也將收費歸結於成本。馬化騰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時曾介紹了第三方支付背後的商業模式:銀行的錢離開銀行體系,進入到第三方支付的帳戶,其實都是要收費的,轉帳的手續費大約在千分之一左右,這是第三方支付一項很大的成本。即使算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獲得的利息收入,微信1月的成本還是超過3億。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微信、支付寶通過對提現進行收費,實際上是提高資金轉出的成本,讓更多資金留在自身體系。那麼,隨著支付寶微信相繼收費,用戶是否會回流到銀行?
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分析稱,短期內現狀不會有大的變化。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用戶習慣已經養成,要想改變,很難。即使不想用也要有過程。第二,支付寶設置了兩萬的免費額度,對於小微用戶而言,用光需要一定時間。
在支付寶相繼宣布提現收費的同時,傳統銀行卻相繼宣布免費,多家手機廠商如小米、華為、三星、蘋果也加入移動支付戰場。第三方支付的戰局有白熱化的趨勢。
以銀行為例,今年2月,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商業銀行決定陸續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轉帳、匯款業務(無論是跨行還是異地)都免收手續費;今年7月,全國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宣布發起設立「商業銀行網絡金融聯盟」:對手機銀行、個人網銀等電子渠道跨行轉帳免收手續費。
因此,專家指出,雖然短期內支付寶用戶不會受影響,但未來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支付寶需提高警惕。
近年來,網際網路領域的「免費午餐」已經越來越少,用戶對網際網路付費服務已不再陌生。業內專家表示,從經濟學原理看,網際網路平台適度地收費以沖抵成本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更多第三方支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第三方支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