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新材料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近日,在「2016中國·南京新材料資本技術峰會」上,數百家國內新材料企業向人們展示了中國新材料行業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潛力。如果說供給側改革的要求之一,是企業提供滿足時代需求的產品,那麼組成這一件件產品的新材料,便是最具活力的源頭。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綜合處處長常國武在「2016中國·南京新材料資本技術峰會」上說,未來要重點突破新材料應用瓶頸的制約。新材料「十三五」規劃編制基本結束,目前正處在報備過程中。
據介紹,目前新材料審批推廣應用是制約我國新材料創新成果產業化的關鍵,主要原因是新材料需要經過長期的應用考核。
為了突破新材料應用瓶頸制約,常國武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滿足《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需求,多渠道解決生產應用過程的問題,力求全面提升新材料保障能力。一方面要採取措施,鼓勵企業把新材料真正用起來;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批生產應用的載體,形成促進材料示範的引導體系。研究建立新材料審批制度、補償機制,組織龍頭企業與用戶聯合實施新材料應用示範工程,主要通過上下游合作方式,針對用戶需求開展新材料應用技術,完善材料的考核、性能評價,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創新的問題。
新材料需要一張新身份證
應用是新技術研發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關鍵環節。常國武表示,根據《中國製造2025》,要著重解決幾類材料問題:一是先進基礎材料。先進基礎材料量大面廣,技術複雜,部分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瓶頸制約;二是關鍵戰略材料;三是前沿性材料。我國在部分前沿新材料領域有很好的發展,在石墨烯、超導材料領域有很大的優勢,未來要不斷發展其優勢。
之所以稱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就在於新材料對於支撐關鍵新興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今,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以及供給側改革的提出,新材料行業作為各重要產業的源頭、基礎,地位愈加重要。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2015-2020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發展前景及供需格局預測報告》。
但整個新材料行業面臨的最大阻礙之一,在於新材料行業作為一個整體,在政策、管理等方面缺乏明確的分類與歸口。因為各個企業都分散於其他行業之中。國瓷材料總經理張兵告訴記者,企業的產品是許多新興行業的重要「口糧」,但在海關等部門那裡,竟被劃分到「化工雜品」類中。國佳新材董事長王海波也表示,因為沒有明確的行業劃分,許多稅費的優惠政策,企業無法享受。此外,整個行業也尚未有專門的行業協會組織,來代表行業利益一致對外。新材料行業急需一張新身份證。
更多新材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材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