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有色金屬工業運行保持平穩 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

有色金屬工業運行保持平穩 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

2022-04-29 09:13:51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有色金屬屬於金屬行業的一大類。我國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有色金屬,一部分依賴進口,一部分依賴自產。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我國有色金屬企業的營業收入基本都是增長的,利潤總額也都是增長的。預計在這麼好的勢頭下,2022年全年有色金屬行業市場銷量將會有一個不錯的數據。

  4月28日,筆者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召開的2022年一季度有色金屬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季度,規上有色金屬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規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8550.8億元,同比增長24.4%;實現利潤總額1012.6億元,同比增長56.1%。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明星在會上透露,預計上半年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左右,規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約20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

  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

  一季度,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為1617.3萬噸,同比增長0.9%。其中,精煉銅產量為264.4萬噸,同比增長6.2%;原鋁產量為963.3萬噸,同比下降0.4%。六種精礦金屬量為143.8萬噸,同比增長7.3%。氧化鋁產量為1862.4萬噸,同比下降3.5%。銅材產量為482.5萬噸,同比增長5.7%;鋁材產量為1393.7萬噸,同比下降0.5%。

  賈明星表示,一季度,十種有色金屬日均產量同比、環比均為恢復性增長。分金屬品種看,銅、鉛、鋅、錫、銻等冶煉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從生產環節看,六種精礦及銅材產量同比增長。

  一季度,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7%。其中,礦山採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2%,冶煉和壓延加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4%。

  賈明星表示,有色金屬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經過幾年下降後,2021年實現增長,今年一季度增速明顯加快。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是拉動有色金屬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

  從出口數量來看,一季度主要有色金屬進出口明顯高於預期。銅精礦進口實物量為635.0萬噸,同比增長6.7%;未鍛軋銅及銅材進口量為147.3萬噸,同比增長2.6%。鋁土礦進口量為3267萬噸,同比增長20.3%;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量為162.8萬噸,同比增長26.7%。我國稀土出口量為1.3萬噸,同比增長6.5%。

  對於上半年有色金屬產業情況,賈明星表示,初步判斷,今年上半年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有望保持平穩向好態勢,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左右;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加到3300萬噸以上,同比增長2%左右。上半年,規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在20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0%左右。

  建議研究探索鎳期貨國際化方案

  今年3月,國際鎳價劇烈波動,不僅對全球鎳實體企業造成嚴重傷害,而且威脅我國鎳供應鏈安全,保供穩價問題引起業界關注。

  賈明星表示,協會將切實按照有關部門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工作要求,強化行業自律,穩定市場預期,防範鎳價惡意炒作和非理性波動。

  他表示,要推動建立多元化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體系。我國鎳資源貧乏,鎳原料大量進口的局面將長期存在。因此,必須統籌謀劃國家儲備體系建設,政府和骨幹企業探索建立統籌兼顧的、將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相結合的儲備體系,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進一步保障全產業鏈的供應安全。

  同時,要提升我國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能力。國際鎳價異常波動期間,我國鎳期貨運行平穩,經受住了極端行情考驗,價格發現功能有效發揮,並在國際市場暫停交易期間,為全球提供重要的參考價格。

  「為進一步提升我國鎳行業的國際價格影響力,建議研究探索鎳期貨國際化方案,促進形成更加合理的國際定價機制。」賈明星表示。

更多有色金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有色金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