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虛擬運營商再迎產品創新革命 監管將加強管理通訊信息

虛擬運營商再迎產品創新革命 監管將加強管理通訊信息

2016-01-01 10:22:36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虛擬運營商的出現正是因為電信技術更新、發展和用戶對於電信業務需求的不斷增加及電信業務種類的激增,導致電信運營商角色的改變。虛擬運營商的出現,改變了以往電信運營的模式。

  傳統的電信運營企業為保持核心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保持低成本、高效率的運營狀態,將重點集中於其最為擅長的核心網絡的建設與維護,對於大量的增值業務和功能化業務則將轉售給更加專業的企業,合作開展業務運營。用戶對於業務的質量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樣虛擬運營商就應運而生。

  虛擬運營商再迎產品創新革命

  正如徐崇賢所言,模組資費試點為虛擬運營商在產品設計上提供了更多可能。其實,早在之前虛擬運營商多個行業盛會上,中國聯通監管事務部總經理周仁傑就曾提到會開放模組資費產品,並且可以使得虛擬運營商在產品上將兩種模式進行組合,進一步提高產品競爭性、創新性。

  對此,許立東指出:「中國聯通推出模組資費試點的意義還在於虛擬運營商可以將兩種產品模式進行組合,比如語音資費使用資源池模式,流量資費使用模組形式。這樣一來,虛擬運營商在產品經營策略上就會有一個很大想像空間。」

  從蝸牛移動本次率先推出的兩款模組產品來看,全部為流量資費產品。徐崇賢表示:「作為目前發展用戶數最多的虛擬運營商,蝸牛移動選擇去快速推動流量市場的進入,一方面是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另一方面也是企業差異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6-2021年虛擬運營商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表明,早在中國聯通推出模組資費方案之前,中國電信在2014年就曾對模組資費做出嘗試。當時最為經典的莫過於小米移動的「吃到飽」產品,此產品使用中國電信的模組方案,只針對流量資費。而極具對照意義的是小米移動另外一款「任我行」產品,小米主張通話一毛一分鐘,用多少花多少,使用的正是中國聯通資源池方案。因此,從小米移動的兩款產品方案來看,基本符合許立東對企業產品設計上的判斷。

  當然,蝸牛移動推出模組資費產品僅僅是一個開始,開展試點的另外一家虛擬運營商遠特通信也已經宣布將在不久上線模組資費產品。而試點期過後,中國聯通旗下轉售合作的所有虛擬運營商都將跟進,考慮到當前中國聯通在移動轉售產業發展的一枝獨秀,模組資費的全面鋪開有望促使虛擬運營商再迎產品創新革命。

  虛擬運營商監管將加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我國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3.09億戶,2G和3G用戶繼續加快向4G用戶轉換,4G用戶總數達到6.60億戶,占行動電話用戶的比重突破一半,達到50.4%。

  在4G用戶爆發式增長、流量資費持續下降的影響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數再創歷史新高,總數達到10.04億戶,對行動電話用戶的滲透率達到76.7%。無線上網卡用戶下降到1464萬戶,同比下降12.1%。「三網融合」業務穩步推進,IPTV用戶總數達到7227萬戶,1至8月份淨增2638萬戶。

  1至8月份,我國電信業務總量完成21833億元,同比增長49.3%。電信業務收入完成8148億元,同比增長5.2%。從電信業務使用情況來看,行動電話用戶增速減緩、即時通信等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對傳統行動電話的替代作用繼續加強。同時,移動通信業務收入增速與固定通信業務收入增速差距拉大。

  為了繼續加強規範管理通訊信息行業,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表示,要確保2016年10月底前全部電話實名率達到96%,2016年年底前達到100%,並督促電信企業加強用戶登記信息保護。同時,強化對虛擬運營商的監管,對違反規定的將嚴肅處理,停止其相關業務資源審批;對整改不力、屢次違規的虛商依法予以懲處,直至取消其相關資質。組織電信企業全面清理專線出租、一號通、商務總機、「400」等重點電信業務,對違規經營的一律取締,加大違法網絡改號電話和非法主叫號碼攔截力度。

更多虛擬運營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虛擬運營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虛擬運營商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