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的出現正是因為電信技術更新、發展和用戶對於電信業務需求 的不斷增加及電信業務種類的激增,導致電信運營商角色的改變。虛擬運營商的出現,改變了以往電信運營的模式。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虛擬運營商行業定義及分類。
一、虛擬運營商行業定義:
虛擬運營商,是指擁有某種或者某幾種能力(如技術能力、設備供應能力、市場能力等)與電信運營商在某項業務或者某幾項業務上形成合作關係的合作夥伴,電信運營商按照一定的利益分成比例,把業務交給虛擬運營商去發展,其自身則騰出力量去做最重要的工作,同時電信運營商自己也在直接發展用戶。
虛擬運營商就像是代理商,他們從移動、聯通、電信三大基礎運營商那裡承包一部分通訊網絡的使用權,然後通過自己的計費系統、客服號、營銷和管理體系把通信服務賣給消費者。
二、虛擬運營商的分類:
渠道派
這裡大牌雲集,有蘇寧、國美、迪信通、天音、樂語、話機世界、愛施德等。他們在通信圈混跡多年,與運營商有著深厚的合作關係以及豐富的群眾基礎,其現有的業務資源與虛擬運營商的要求也最為匹配,做虛商可謂近水樓台。他們動作最快,其中樂語打響了第一槍。
網際網路幫
以360、百度為首。這兩家公司還沒有獲得牌照,不過都與運營商達成協議,在網際網路思維盛行的當下,他們的揮戈殺入無疑將競爭推向白熱化。「殺手」360善打免費牌,業界已見證它在殺毒市場的所向披靡,這一次殺入移動轉售領域絕對是來者不善。
電商派
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分析指出,意在獲取移動平台入口,完善O2O生態。
終端派
如小米、聯想、富士康、海爾、海信等。他們在中國電信牽手的第三批名單中。這些智能終端廠商正圖謀轉型,從單純提供硬體向軟硬一體看齊。
金融派
以平安保險、民生銀行、中期集團為代表。其中,平安、民生的參與令業界吃驚。分析認為,其意在移動支付和移動金融,如何提供便利的基於移動設備的支付和金融服務是它們的著眼點。
行業派
指那些為特定行業用戶服務的公司,如北京華翔聯信、分享通信、中麥通信、三五互聯、長江時代等,即將獲牌的鳳凰資產、星美、海航也可歸入此派。
CP/SP派
以北緯通信、遠特通信、朗瑪信息為代表。他們出身於電信增值業務,活躍在以手機為窗口的移動網際網路江湖,與運營商關係密切。做手機遊戲的蝸牛移動也可歸入此派,該公司出手迅猛,上周末還召開了第一屆合作者大會,聯合眾多內容商吹響了全面進軍的號角。
更多虛擬運營商行業資訊可查詢《虛擬運營商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虛擬運營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虛擬運營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