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進口車銷售7.5萬輛,同比增長9.9%。這是進口汽車市場在經歷寒冬後實現的連續兩個月正增長。8月份進口車的銷量數據,再次證實了進口車市場回暖的走勢。
此前,我國進口車市場在2014年達到發展頂峰之後,曾經歷了連續18個月負增長的漫長寒冬。在此期間,去庫存幾乎成為進口車市場唯一的主題。「從目前銷量回暖的狀況來看,全年預計能夠實現百萬輛的銷量,比去年略有下滑。」國機汽車市場營銷部高級經理王存向記者預測稱,「在如此的大起大落之後,未來進口車市場銷量或呈『啞鈴』狀分布。」
逐步回暖
我國進口車市場從今年三季度開始出現好轉跡象,市場去庫存階段已經結束。國機汽車預計,這樣的向好趨勢將延續至整個後半年。
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累計進口汽車66.6萬輛,同比下滑4.5%。累計銷量56.7萬輛,同比下滑5.0%。不過,單從8月份的數據來看,無論是進口量還是銷售量,均實現了正向增長。今年8月,海關汽車進口量為9.2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9.3%,這是今年以來的最高增速;而進口車銷售數量為7.5萬輛,同比增長9.9%,市場好轉的跡象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
「8月份近20%增速的實現,與去年同期天津港發生爆炸事件導致進口量急劇下降有關。」王存分析稱,天津關區受「爆炸事件」的影響逐步褪去,8月天津關區進口車份額為30.3%,相比7月的27.1%有較大提升,排名在上海海關之後,位居第二。此前,天津港曾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進口口岸。
一直備受關注的平行進口汽車基本與整體進口車市場保持著較為一致的增速。8月中國平行進口汽車數量同比增長19.0%,累計進口超過7.46萬輛,同比增長5.5%。SUV是平行進口市場中的絕對主力車型,占比超過八成,2016年前8個月份額為84.5%,MPV車型以5.8%的份額位居第二大車型。
而在前十品牌中,除了大眾品牌出現下滑外,其他品牌均實現增長,奔馳、雷克薩斯、路虎、奧迪、林肯品牌增長均超過50%。
銷量的回暖同時宣告了進口車市場去庫存的階段已經結束。數據顯示,8月中國進口汽車行業庫存環比出現明顯下降,達到4.18個月,而在過去的一年中,庫存則長期居於半年以上。
「進口汽車在整個汽車行情里儘管只占百萬量級,但其走勢卻可以反映整個汽車市場行情。」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肖政三則向記者表示,「整體市場行情決定了細分市場的增長走勢。進口車市場行情的回暖與整個汽車行業的向好息息相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於10月12日發布的1-9月汽車產銷數據也印證了上述判斷。數據顯示,今年9月,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53.1萬輛和256.4萬輛,比上月分別增長26.8%和23.5%,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2.8%和26.1%。1-9月,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942.2萬輛和1936.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3%和13.2%。
「啞鈴」格局
此前,國產車型的不斷增多以及油耗壓力的不斷升級是導致進口車銷量下滑的主要誘因。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此前影響進口車銷量的因素依舊存在。在熬過這一輪市場寒冬後,進口車市場未來的發展也並非坦途。
「未來,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國產化依舊是一大趨勢,仍有大量車型繼續受制於國產化的影響,成為啞鈴的中間部分。」王存同時認為,「個性化車型及高端車型將成為啞鈴的兩端。」
在王存看來,個性化車型規模相對較小且具有一定特殊性,這決定了其以進口方式存在的價值。「比如MINI,有文化背景在,如果在國內生產,文化背景就沒有了,而且規模也沒有那麼大。中期來看,國產率比較小。」王存介紹說,「此外,高端的C級、D級SUV以及超豪華品牌,中長期也沒有國產的可能。」未來這兩端將是進口車市場中比較確定的部分,構成啞鈴的兩端。
不僅如此,政策層面也影響了一些品牌及車型將長期以進口車的形式存在。10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原則上不再批准新建傳統燃油車企。這也意味著,如斯巴魯等品牌國產的希望將更加渺茫,未來將繼續以進口的方式進入市場。更多相關行業信息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全新進口汽車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此外,部分新能源車型也將繼續以進口車的方式試水。「大(排量)車存在自然要推一些小(排量)車平衡油耗,可能還不夠,所以要推新能源。」此外,如果2020年之後新能源汽車補貼取消,國產車和進口車將迎來直面競爭。「因為進口的零排放新能源車是沒有消費稅的,將形成與國產車型的直面競爭。」王存說,「除非國內的電池或者配套有很明顯的改善,但短期內很難實現。」
鑑於此,未來進口車市場將形成中間部分規模漸漸縮小,兩端依舊存在的「啞鈴」式格局。王存預測:「從長期來看,進口車的市場規模可能會小於100萬輛。在10年、20年之後,規模可能會穩定在80萬輛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