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於2.3平方米,在城鎮社區實現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健康中國的建設不僅僅是衛生計生部門的事情,我們也同樣參與其中,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健康中國突破了原來醫療衛生部門的局限,納入了體育、教育、環保部門,突出大健康理念,將推動形成大衛生、大體育格局。」
《綱要》指出,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後培訓內容。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基本實現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到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配置達標率達到100%,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25%以上。
制定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建立健全居民營養監測制度。到2030年,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近幾年,全國各地控煙倡導者一直呼籲「公共場所禁菸」 ,而此次《綱要》中也明確表態,推進公共場所禁菸工作,逐步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領導幹部要帶頭在公共場所禁菸,把黨政機關建成無煙機關。到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菸率降低到20%。
同時,《綱要》還指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健身步道、騎行道、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等場地設施建設。到2030年,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於2.3平方米,在城鎮社區實現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推行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確保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全部向社會開放。
顯然,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體育產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期,而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將帶動與之相關的紡織服裝、商業零售等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行業對於質量與創新,以及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也不得不重視。
2016-2021年體育產業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體育產業興起的風潮始於2014年10月。彼時,《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中國體育產業由此進入「快行線」。隨後的兩年中,中國體育產業的改革之舉動作不斷,中國足球超級聯賽迎來「80億元時代」,樂視體育B輪融資達80億元人民幣……《意見》明確提出,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將達5萬億元人民幣。
此次《規劃》出台,是對體育產業發展進程的進一步細化。政策明顯刺激了市場併購與投資的熱潮,明星企業也抓住體育產業風口,任性買買買。萬達集團6.5億美元併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阿里入股廣州恆大、蘇寧收購江蘇舜天、樂視冠名北京國安,投資足球俱樂部的大手筆不僅發生在國內,國內企業投資入股海外足球俱樂部出手更為闊綽。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公司則在賽事IP資源市場爭奪上掀起颶風。
撇開政策刺激,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到底有多大?體育票務數據或許是個風向標。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電影票房達440億人民幣,而中國體育門票收入僅有10億人民幣左右。按照國際慣例,體育產業發達的歐美國家,體育賽事門票收入是電影票房收入的1.5—2倍,即便是在亞太地區,這一數字也達到0.5倍。因此有分析指出,中國體育票務如能達到歐美發達市場水平,體育票務收入有望突破年均880億人民幣的水平,即使按照亞太地區0.5倍的規模計算,也可以達到220億人民幣,上升空間由此可見一斑。體育票務市場或許是體育產業發展前景的一個縮影。
更多體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體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