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服務不斷融入百姓生活,虛假信息、詐騙等網絡黑色產業的滋生,不僅侵害用戶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也給社會治安帶來了諸多不穩定因素。網絡安全已經日益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近年來針對信息安全行業的監管政策不斷。
網絡安全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各個層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威脅,針對網絡安全的國家監管正在逐步加碼。
網絡安全問題刻不容緩,目前信息安全僅占IT建設總投入的2%,與已開發國家10%左右的平均水平差距很大。已經成為我國網絡安全的軟肋,《經濟參考報》記者27日獲悉,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將建立實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制度,在公共通信、廣播電視傳輸等基礎信息網絡,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科研、水利、工業製造、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用事業等領域和國家機關的重要信息系統,重要網際網路應用系統,從管理、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
白帽會創始人趙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網站安全漏洞外,包括政府企業等掌握大量隱私信息、商業機密、財產安全等數據的部門,因為缺乏有效監管和問責機制,導致其即使出現信息泄露問題,大多置若罔聞,或者採取「捂蓋子」的方法,只要不曝光就行。
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庫(CNNVD)運行管理中心主任郝永樂告訴記者,國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企業往往視安全為「消耗性行為」,不願事前預防,只願事後補救;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體系亟待加強;網絡安全全民意識和全民參與度還需增強。在他看來,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信息基礎設施已經成為核心業務和關鍵活動的重要載體,絕大部分關係我國經濟和安全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已經建立覆蓋全國、觸及全球的信息基礎設施。這些信息基礎設施往往對一個行業的正常、穩定運行具有戰略性作用,不但涉及大量行業重要數據和信息,更是行業體系中重要的系統節點,同時具有一定的社會穩定的代表意義,這些系統一旦被攻擊或破壞,不但會影響重要行業的運作,對石油、化工、核電站等行業還會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或事件,對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產生巨大影響和嚴重後果。
郝永樂告訴記者,本次國家網絡安全戰略將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上升到「政府、企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的新高度,同時戰略加大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風險評估、安全審查要求。專家認為,採取必要措施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彌補部分設施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硬體基礎條件短板。
中電長城網際系統應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興表示,網絡信息安全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這次出台的是綱領性的文件,後期需要出台細則文件,包括後期對網絡安全產業的扶持,人才和技術的儲備等。同時必須看到,這對我國網絡信息安全產業將是大的利好,有利於我國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
目前,國內網絡安全企業數量眾多,但整體技術水平不高,未來行業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網絡安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在政策助推下,網絡安全建設速度有望超預期,未來3-5年行業複合增速將達到25%-30%,加速打開千億級市場空間。
更多網絡安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絡安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