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農業進入政策密集發布期 供給側改革帶來三大投資主題

農業進入政策密集發布期 供給側改革帶來三大投資主題

2017-01-01 10:00:55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近期,農業股走勢反覆活躍。分析人士表示,農業即將進入政策密集發布期,特別是1月底至2月上旬「一號文件」將發布,根據前期「一號文件」關注農業問題的慣例,今年有望重點集中在土地流轉方面,土地改革層面進行重點規劃。業界人士分析,受此影響,2017年農業供給側改革將迎來三大投資主題。

  農業進入政策密集發布期

  以往經驗來看,年初是農業政策密集發布期。特別是萬眾矚目的一號文件引發投資者的關注。而在一號文件發布前,部分農業股便已蠢蠢欲動。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四季度以來總共有十多隻農業股的漲幅超過20%。近期,雖然市場表現欠佳,但部分農業股走勢反覆活躍,北大荒、海南橡膠等個股走勢明顯強於大市。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農業己進入政策密集發布期,特別是2017年一號文件(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現已被社會各界解讀為中共中央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將再次吸引投資者的目光。自2004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3年聚焦「三農」問題,預計2017年一號文件將於1月底或2月初發布。

  多位專家學者表示,去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政府連續出台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等多個農業領域中長期重磅規劃文件。從這些文件來看,供給側改革將作為主線貫穿未來五年農業發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這方面的部署勢必會更具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和往年不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雖然可能也會有一些新的提法或改革動作,但不會是方向性的調整。近年來,我國針對農村的產權制度、土地制度、價格形成機制等開展了多項改革試點,很多試點已經到了要總結經驗的階段,所以今年農村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如何把這些經驗升華為政策或法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國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農產品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規劃》明確指出,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在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力爭2018年底基本完成。

農業進入政策密集發布期 供給側改革帶來三大投資主題

  農業供給側改革帶來多個投資主題

  從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都離不開「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題方針。一時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這也意味著,2017年將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主要有兩層含義:1、去產能去庫存,使產需相匹配。一方面淘汰落後產能(如環保政策趨嚴淘汰養殖落後產能),一方面使全行業產能適當收縮(如收儲制度改革);2、擴大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率。一方面對土地、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資料進行合理配置(如土地流轉制度改革),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和現代化提高效率(如玉米轉基因的放開)。對應目前我國國情,2017年供給側改革包含以下幾大投資主題:

  一、玉米價格市場化改革,產業鏈利益重新分配。過去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國家對玉米等重要農產品進行收儲,將產業鏈利潤留在種植端,導致我國農產品價格和市場價格嚴重脫軌,產品競爭力缺乏,庫存大量積壓。

  二、農墾改革和土地流轉。農業板塊的國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國家和地方國資委控股,一類是農墾和兵團控股。該類企業控制了農業大部分資源性資產,如土地、大宗農產品的儲備和經營等,而農墾企業因為控制大量土地而備受關注。農墾改革未來的重點包括墾區管理體制及社會職能的調整、土地確權及流轉等。

  三、種業的創新升級,主要落腳點在轉基因。十三五規劃中國家對玉米轉基因產業化態度已經明確放開,從目前企業的進度來看,預計到2018年我國將出現成熟的商業化玉米品種,玉米種子的企業格局將發生變化。

  以下是各業界人士對2017年農業供給側改革投資機會所做的分析:

  1、 關注玉米去庫存帶來機會

  長江證券研報指出,玉米或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最能兌現的品種,燃料乙醇行業將成為後期玉米消費主要需求增長來源,產生這一判斷主要來自於兩點:一是發展燃料乙醇為消耗玉米庫存的有效手段,生產1噸燃料乙醇消耗玉米約3.1噸,且對於玉米品質無明顯要求,正適合目前國儲陳化糧體量較大的情況;其次,從國際對比來看,我國目前玉米消費中燃料乙醇占比較低,僅占工業消費比的8%,占整體玉米消費比約2.4%,而美國目前燃料乙醇占玉米消費整體比例已達44%,兩者存在巨大差距,行業也正待進入快速發展期。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程曉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內容是去庫存,特別是玉米的庫存。因為糧食作物裡面庫存最多的就是玉米,前幾年臨儲時也收了很多的玉米,目前全國總量大概在2.5億噸左右。

  程曉東指出,因為玉米庫存比較大,所以現階段就不再收儲了,價格也會逐漸向市場化靠攏。另外,程曉東預計2017年的玉米價格還是會比較低迷,去庫存的進程也會比較長,所以玉米深加工行業會享受玉米成本下沉所帶來的收益上升,從而衍生出投資機會;相關標的有中糧生化、保齡寶等。

  華創證券一名不願具名的農業分析師則表示,玉米這塊具體的投資標的還是這一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的主題性機會,例如登海種業和政策驅動下的中糧生化等。

  2、 畜禽類公司業績波動更大

  華創證券一位分析師指出,土地流轉這一塊的概念股有象嶼股份和傳統意義上的標的北大荒等,但北大荒更多的是資產注入農墾改革的概念;禽牧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把南方的產能往北方轉移和培養,讓北方的禽牧業逐漸發展。單就生豬養殖來說,北方現階段的集中度還很低,還處於培養的階段。現在豬的養殖周期拉得很長,其實2016年大家認為豬周期是下行的,但現在的豬肉價格還是非常樂觀。「今年禽牧業的政策力度可能還會大很多,2016年是沿海的省份在進行改革,之後像湖南這樣的省份可能還會有比較嚴格的政策去管控。禽牧業主推的標的還是以溫氏股份(為主。」

  程曉東指出,畜禽類公司需要重點關注每個產品價格的變化,例如生豬和雞苗的價格,因為價格波動會非常大,相關企業業績的波動也會比較明顯。「從長期來看,農業供給側需要提高生產效率。而提高生產效率就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是當前的農業市場生產規模偏小,而土地流轉有利於使生產規模擴大,規模擴大了之後才能有規模效應;其次,農業混改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益。」

  3、短期關注政策主題投資

  在布局上,安信證券建議短期關注政策主題投資,包括土地流轉和種業: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基礎與破局點,從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到土地流轉「三權分置」、農村土地相關產權保護,農村土地改革一直以來穩步推進,2017年將進入總結期;種業是農業的核心,也是政策長期關注焦點。

  具體的標的方面,華泰證券預計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大機率會以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為核心議題,聚焦種業板塊、農墾改革板塊、動物疫苗板塊以及農業環境保護與治理板塊,尤其是土壤修復以及節水農業。建議重點關注隆平高科等種業龍頭以及中牧股份等疫苗企業龍頭。

  國金證券認為,農業相關政策將從目前至一月底密集落地,這將成為農業板塊行情的政策催化劑。種子板塊關注價值有望提升,推薦配置型品種登海種業隆平高科,彈性標的農發種業敦煌種業等。而後周期板塊作為布局明年的上佳板塊,動保、飼料皆可為,推薦包括唐人神、中牧股份、禾豐牧業等。

  銀河證券建議關註:1、種業轉基因:隆平高科、登海種業、大北農2、農墾改革:北大荒、亞盛集團、海南橡膠;3、預計玉米價格在2017年大機率仍將走低並見底,繼續利好下游飼料、養殖企業,推薦禾豐牧業、海大集團、大北農。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