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仍處於發展早期。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了《「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業內人士認為,《規劃》要求生物產業規模每年複合增速達到20%左右,明顯高於醫藥行業平均增速,在醫藥行業整體進入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符合創新方向的生物醫藥無疑將成為發展重點。
《規劃》提出,到2020年,生物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10萬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相較於2015年時3.5萬億元的規模實現倍增;具體到醫藥產業,要求到2020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4.5萬億元,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3.6%。
據了解,我國的生物醫藥公司多屬微小型,融資困難,導致好的項目難以為繼;大型公司沒有新藥研發產業鏈,缺乏經驗和實力;生物醫藥園區尚屬初級階段。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生物醫藥「十三五」規劃正在制定中。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重點發展重大疾病化學藥物、生物技術藥物、新疫苗、新型細胞治療製劑等多個創新藥物品類。
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
根據《規劃》,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將成為生物產業未來發展的重點。
《規劃》提出,把握精準醫學模式推動藥物研發革命的趨勢性變化,立足基因技術和細胞工程等先進技術帶來的革命性轉變,加快新藥研發速度,提升藥物品質,更好滿足臨床用藥和產業向中高端發展的需求。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我國確定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一方面,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將進一步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另一方面,作為重要的產業,生物醫藥領域和化工等基礎製造業部門息息相關,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對促進上下游產業、帶動化工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也有著巨大促進作用。
在加速新藥創製和產業化方面,《規劃》提出以臨床用藥需求為導向,依託高通量測序、基因組編輯、微流控晶片等先進技術,促進轉化醫學發展,在腫瘤、重大傳染性疾病、神經精神疾病、慢性病及罕見病等領域實現藥物原始創新。
《規劃》強調,要加快發展精準醫學新模式,以臨床價值為核心,在治療適應症與新靶點驗證、臨床前與臨床試驗、產品設計優化與產業化等全程進行精準監管,提供安全有效的數據信息,實現藥物精準研發。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整合不同數據層面的生物學信息庫,利用基因測序、影像、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在產前胎兒罕見病篩查、腫瘤、遺傳性疾病等方面實現精準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對特定患者量身設計最佳診療方案,在正確的時間、給予正確的藥物、使用正確的劑量和給藥途徑,達到個體化治療的目的。
此外,基因測序技術在《規劃》中一再被「點名」,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等為基礎的精準醫療也作為規劃中準備推動的重點領域新發展之一。
華大基因CEO楊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預防比治療疾病更加划算合理,用基因檢測等新的科技防控重大疾病是更有效的解決疾病的辦法。「現在的人在健康上的投入60%花在了人生最後一個月上。基因與健康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但是,受眾對於基因與健康關係的認知度還不高,很多應用很難推廣。」
創新藥站上「風口」
據了解,我國生物醫藥市場空間和產業規模巨大。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生物製藥企業超過900 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不過,與歐美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生物醫藥的自主研發仍很薄弱,藥品生產以仿製為主,原創性藥物較少,生物醫藥關鍵技術也和國際水平有較大的差距,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轉化弱和產業化能力差是主要因素。
據數據顯示,2015年全世界創新藥的市場近6000億美元,而中國僅不足100億美元,其中在中國首次批准上市的19個創新產品貢獻不足5億美元。
目前,我國生物製品的市場份額主要被生物藥(包括單克隆抗體類藥物、干擾素類藥物、重組白細胞介素類藥物等)、疫苗、血液製品等占據;作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除疫苗外,國內生物藥、血液製品的市場份額主要被海外跨國醫藥企業所把持。
根據國務院此前發布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生物醫藥已經明確被列為七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並明確要求構建生物醫藥新體系,加快開發具有重大臨床需求的創新藥物和生物製品,加快推廣綠色化、智能化製藥生產技術,強化科學高效監管和政策支持,推動產業國際化發展,加快建設生物醫藥強國。
興業證券表示,作為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創新藥將會繼續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政策、資金、人才的瓶頸逐步得到解決後,諸如生物類似藥、細胞免疫療法、抗體偶聯藥物等創新產品和技術有望借政策東風實現快速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創新是藥企發展的永恆定律,對於國內藥企來說,如果一直生產利潤微薄的仿製藥、廉價藥,而忽視對創新藥的研發,也就失去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多相關生物醫藥行業資訊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生物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