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鑑於小麥即將開始大面積播種,有關機構要求各地要認真做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宣傳工作,引導農民合理種植,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受前期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連陰雨天氣影響,2017年秋季小麥主產區播種工作比往年有所推遲,但截至目前,大部分小麥主產區秋作物收穫與小麥播種已基本結束,部分秋收工作結束較早的地區小麥播種已結束,如湖北、河南等省小麥播種已進入收尾階段。從各產區小麥播種情況來看,雖然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公布的時間較晚,不過並未對農民種植小麥產生不利影響。
10月27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公告,為保護農民利益,防止「穀賤傷農」,2018年國家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5元,每噸較2017年下調60元。2017-2022年中國小麥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2017年新麥收穫季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晴好,新麥質量高於往年,這吸引了各市場主體積極入市收購,新麥價格高開高走,直到當前仍保持著穩中趨升的態勢,這提振了2017年秋季農民播種小麥的積極性。
據記者了解,2017年產新麥當前大部分集中在貿易商、國有糧庫、制粉企業等市場主體手中,市場可供流通的小麥數量偏緊,加上小麥下游產品,特別是掛麵價格居高不下,小麥市場價格短期內出現較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不大,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每噸下調60元對市場的影響很小。
近年來,為了順應市場發展趨勢,有關部門連續調整了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農產品收購政策。在新的小麥年度開始前,有市場人士認為小麥最低價收購政策會完全取消,還有觀點認為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會大幅下調。由於市場傳聞較多,在小麥大面積播種前,產區農民一度對是否播種小麥感到困惑,但小麥價格不斷上漲讓不少農民做出了種植小麥的選擇。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出台,更是讓種植小麥的農民心裡有了底。
近年來,我國小麥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小麥產量沒有出現大幅增長,部分產區如河北等地播種面積還出現了下滑。市場人士認為,國內小麥庫存看上去很龐大,但也存在過於集中的問題。從保證口糧安全的角度分析,小麥市場政策不出現重大調整是較為合理的。
上周,我國降水減少,冬小麥產區大多已經放晴,溫暖晴朗天氣有助於農事,但西南地區及西北局部仍有小雨,前期過量降雨造成的田間偏濕仍在阻礙秋收秋播進行。美國北部顯著降溫,少部分玉米未成熟,低溫及降雪可能對其帶來損傷。美國大豆收穫進展順利,密西西比河至美灣地區大豆供應充足,壓低大豆現貨價格,CBOT價格也隨之降低。
上周,我國冬小麥和油菜產區溫暖晴朗,適宜晚稻灌漿成熟收曬和秋播。西南、西北局部及華北北部有少量降雨發生,其中部分產區累計雨量較大,耕地泥濘,妨礙機械下田耕作,秋收秋播進度緩慢。上周末,北方大部地區都在降溫範圍之內,局地降溫達10℃。
本周天氣較上周變化甚微,仍保持少雨高溫的天氣格局。黃淮和西北、長江中下游光照補充及時,有利於秋播及苗期作物生長。氣溫方面,預計先後會遇到兩波冷空氣,產區氣溫略有起伏,但溫度仍較常年同期偏高。受前期降雨影響,我國部分產區冬麥播種較晚,導致麥苗素質弱、抗寒能力差。
更多小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