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提高教師待遇、改善職稱評比體系,提高公辦教師「獲得感」等聲音讓教師這一群體再次受到關注。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校外培訓行業、在線教育等的興盛,給老師帶來了更多選擇。
網絡教育市場發展迅速,帶來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刻改變。教學形式不斷創新,授課範圍逐漸擴大,既湧現出在線公開課、直播、問答社區等不同方式,也涵蓋了學歷教育、資格考試、技能愛好等廣泛內容。
2018-2023年中國網絡教育產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表明,比起傳統教育,網絡教育的最大特點在於自主和開放。由於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學習者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隨時隨地進入課堂,根據自身需要對「學什麼」和「怎麼學」進行自由選擇。時間自定、課程自選的自主學習方式極大激發了學習動力,更滿足了終身學習的教育需求。
同時,網絡教育推動了知識分享環境的不斷開放。一方面,優質教育資源可以向更廣泛的地區輻射,惠及有需要的人群。另一方面,師生關係不再如以往那般界限分明。每個人都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分享者與傳播者。人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為自己「充電」,也能憑一技所長向他人傳授心得。此前,北大教授薛兆豐就通過開設知識專欄,把《經濟學原理》和《法律經濟學》兩門課程以「音頻+圖文」的形式進行講授,並以超過25萬的訂閱數量成為了由網絡用戶共同構建的「全球最大的經濟學課堂」。
當然,網絡教育並非是對線下教育的取消或替代。因為,除了知識的講授,教育在很多時候也是一種情感交流。網絡教育雖然深刻改變著傳統教育模式,但面對面的學習氛圍始終是其發展的短板和不足。進一步發展網絡教育,仍需要線下教育的充分補充。比如通過拓展同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合作,把知識要點放在線上講授傳播,也針對學生問題,在線下開展答疑解惑,增強線下場景對於自主學習的指導和點撥。
如今,網絡教育剛剛起步,一些規範還相對模糊,很多細節還有待完善。像不規範的師資認證、不合理的課程設計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相應措施,以健全合理的體制機制,促進網絡教育的健康發展。
教育培訓行業發展迅速,但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因此也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教育培訓服務類投訴10338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5.55%。恰逢315臨近之際,教育培訓行業的消費問題備受社會關注。
2017年中國教育市場總規模超過9萬億元。2017年,二孩政策開放的第3年,也是機構大爆發的一年。而受益於中國網民規模的穩步增長以及國內在線教育技術的不斷成熟,在線教育等一類的民辦類教育規模日益擴大。有數據顯示2012~2016年間,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快速發展,從2012年697.8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853.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7.66%。預計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到1.35億人,到2018年用戶規模將超1.6億人。記者採訪某在線教育機構相關負責人了解到,目前在線教育市場競爭壓力很大,人才需求大。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很多在線教育機構在58同城、趕集網、中華英才網等平台上招聘課程顧問等崗位人員,這些職位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師資類人才的培養,在線教育機構想要做得長久,關鍵是要有好老師、好產品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增強,面對培訓行業的侵權行為,消費者們勇敢的站出來進行教育維權。但是,與其事後去糾正自己的錯誤,不如在一開始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就「擦亮眼睛」,避開那些「坑人」的機構。
當前,我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正穩步推進,在線教育行業蒸蒸日上,然而發展的路上總有荊棘,只有不斷堅持為消費者提供實事求是、優質專業的服務,全心全意的為消費者服務,這樣的品牌才能深入人心。一個教育品牌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從量變到質變,讓消費者滿意、放心,才能樹立起教育行業的形象。
更多網絡教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絡教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