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已經連續13年在港口貨運吞吐量居於首位;2016年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7.50億噸;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6.44億噸;2018年我國沿海已形成與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相適應。以下是港口市場數據統計分析。
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是實現外向型經濟的窗口,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港口市場分析,中國大陸主要港口在世界港口中已經占據重要地位,在世界港口的排名不斷靠前,成為世界上港口貨運吞吐量和貨櫃吞吐量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2015年,我國已經連續13 年在港口貨運吞吐量居於首位。港口市場數據統計分析,在2015 年全球十大貨運吞吐量港口的排名中,我國占據了7 個席位,總吞吐量占全球吞吐量的73.7%;同時也占據了全球十大貨櫃吞吐量港口的6 個席位,總吞吐量占比69.5%。
2016年,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7.50億噸,比上年增長2.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1.47億噸,內河港口完成46.03億噸,分別增長1.4%和 4.2%。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達到40.09億噸,同比小幅增長1.86%。
2018年1月26日,交通運輸部公布2017年規模以上港口貨物、旅客吞吐量快報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6.44億噸,同比增長6.4%。其中,沿海港口和內河港口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分別為6.4%和6.3%,完成貨物吞吐量分別為86.25億噸和40.19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40.02億噸,同比增長5.7%;貨櫃吞吐量同比增長8.3%至2.27億TEU,且增速明顯快於貨物吞吐量6.4%的水平。以上相關數據與2016年同期增速相比,明顯加快。
我國海岸線長、內河流域廣,港口條件和資源豐富,分布在我國沿海、內河的港口星羅棋布,每個沿海、沿江城市基本都建有港口。目前,我國沿海港口吞吐量超過億噸的大港超過30 個,貨櫃吞吐量超過百萬標箱的港口超過22 個,主要內河中長江幹線港口吞吐量超過億噸的大港超過12 個;交通運輸部統計範圍內的規模以上港口,沿海超過30 個,內河超過60 個;此外,沿海及內河主要水系還有數量眾多的小規模港口。
目前,我國沿海已形成與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相適應,布局合理、層次清晰、功能明確的港口布局形態。港口市場數據統計分析,我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於2006年8月經國務院審議通過,根據沿海各區域港口的基本條件、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的狀況及需要,並根據相關行業的發展規劃,在現有港口布局的基礎上,研究和確定沿海港口的合理分布,引導港口協調發展。
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特點、區域內港口現狀及港口間運輸關係和主要貨類運輸的經濟合理性,將全國沿海港口劃分為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個港口群體,強化群體內綜合性、大型港口的主體作用,形成煤炭、石油、鐵礦石、貨櫃、糧食、商品汽車、陸島滾裝和旅客運輸等8個運輸系統的布局。
總的來說,我國沿海港口建設重點是圍繞煤炭、貨櫃、進口鐵礦石、糧食、陸島滾裝、深水出海航道等運輸系統進行,集運業大船化和聯盟化對港口企業提升碼頭服務能級、效率和質量、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口岸綜合成本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我國港口建設將實現全產業鏈、全要素的優勢以及技術。以上便是港口市場數據統計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