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保險行業正加速數位化轉型,以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需求。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保險業積極擁抱數位技術,拓展業務廣度和深度。然而,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保險業面臨著技術滲透不足、人才短缺、競爭格局多元化以及風險控制認識不足等挑戰。本文從保險業數位化轉型的驅動因素、面臨的困境及突破路徑三個方面展開探討,旨在為保險行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參考。
(一)政策支持為保險業數位化轉型提供指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保險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國家出台多項政策支持保險業數位化轉型。2022年,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位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強調通過數位化轉型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數字金融新格局。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數位化轉型,增強保險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些政策為保險業數位化轉型明確了方向,鼓勵保險機構積極應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數位技術,提升經營管理效率。
(二)數位技術成為保險行業變革的核心動力
數位技術是保險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在保險業務中得到廣泛應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對市場數據的分析,幫助保險機構精準把握客戶需求偏好;人工智慧技術用於線上銷售和客戶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區塊鏈技術則用於客戶信息存儲,保障客戶隱私安全。這些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保險行業的經營效率和客戶服務質量,推動保險業務向智能化、數位化方向發展。
(三)資本聚焦加速保險業數位化發展進程
數字經濟時代,保險行業的巨大利潤預期吸引了大量風投資金。數位技術的應用能夠降低運營成本、豐富產品種類、提升服務品質和擴大業務覆蓋範圍。因此,數位化轉型較快的保險公司更容易獲得風投資金的支持。大規模資金的注入進一步加快了保險公司的數位化轉型速度,推動保險業在技術應用和業務創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一)數位技術應用存在障礙
儘管數位技術在保險行業得到了一定應用,但整體滲透程度仍有限。部分保險公司採用的人工智慧技術層級較低,錯誤率較高,對業務的推動作用較弱。此外,保險公司在數據資源價值釋放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化業務流程和提升客戶服務質量。
(二)人才短缺問題突出
保險行業數位化轉型需要既熟悉傳統保險業務又掌握現代數位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然而,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行業實際需求脫節,傳統保險公司在人才引進和培訓方面也存在短板,缺乏有效的培養機制。這導致保險行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面臨明顯的人才瓶頸。
(三)競爭格局多元化
保險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呈現出多元化格局。大型保險公司在資金和技術方面具有優勢,但在數位化轉型中也面臨技術選擇和使用難題。中小型保險公司則需要通過合理數位化轉型,挖掘客戶價值,降低運營成本,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四)風險控制認識不足
信息安全是保險公司穩固市場的重要因素。儘管保險公司採取了技術性保護措施,但仍存在信息泄漏風險。一方面,部分保險公司數據系統管理人員對信息安全風險防範重視不夠,存在系統帳號、密碼管理不嚴格等問題;另一方面,第三方機構或個人可能通過網絡攻擊盜取保險公司數據,給客戶和保險公司帶來嚴重損失。
(一)技術路徑:加大投入與深度融合
一是加大數位技術投入力度。政府需持續投入研發資金,提高數位技術應用水平和數字基礎設施彈性供給,同時加大對數位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的投入。保險公司應著力加大數字架構平台投入,提高數位技術應用效率和掌控能力。
二是推進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保險公司要重視數位技術的應用投入,建立專門機構或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共同推動數位技術應用。同時,優化企業內部架構,探索團隊式保險經營模式,緩解複合型人才短缺問題。
三是夯實數位化轉型平台基礎。政府部門要統籌協調數字基礎設施的研發、布局和建設,為保險業數位化轉型創造良好條件。保險公司要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積極配合政府建設規劃,實現對數字基礎設施的充分利用。
(二)保障路徑:完善補貼體系與優化服務場景
一是建立多層次補貼體系,扶持保險科技公司發展。政府可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扶持初創型科技企業與保險科技企業研發數字前沿技術,助力數位技術成功研發。
二是突出高頻化金融服務場景。保險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據客戶購買偏好優化和創新常用險種,積極回應消費者反饋,實現服務供給多樣化、多層次、全方位,讓人民群眾共享保險業數位化發展成果。
(三)監管路徑:構建現代治理體系與協同監管機制
一是構建現代金融治理體系。保險業數位化轉型需要建立現代金融治理體系,金融市場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需密切合作,制定行業標準與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應適時變更、修改保險行業法律法規,為監管提供精準、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據,確保保險業在法治軌道上穩健前行。
二是完善多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國家金融市場監管總局應與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加強交流溝通,搭建信息互通橋樑,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共同研討並聯合發布監管意見,針對跨行業風險傳遞問題制定防範策略,形成監管合力。同時,要加強宣傳引導,加大對保險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營造健康的保險市場環境。
三是加強社會監督。保險行業分析指出,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向人民群眾普及保險知識,明確監督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人民群眾參與保險行業監督的機制和平台,鼓勵他們通過合法途徑對保險機構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督,保證保險行業數位化轉型健康有序推進。
綜上所述,2025年保險行業在數位化轉型的道路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政策支持、數位技術驅動和資本聚焦為保險業數位化轉型提供了強大動力,而技術應用障礙、人才短缺、競爭格局多元化和風險控制認識不足等問題則制約了轉型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加大數位技術投入、推進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夯實數位化轉型平台基礎、完善補貼體系、優化服務場景、構建現代金融治理體系和協同監管機制等措施,保險業有望突破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更多保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