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要海水養殖產品價格平穩。鮑魚價格在事故前後價格變化並不明顯,貝類市場價格堅挺;扇貝價格一般在8.0-9.0元/公斤左右;海參價格2月末在200元/公斤左右,3月正值海參大量捕撈出池時期,市場價格有所回落,3月末市場活海參價格一般在160元/公斤,比上月同比下降20%。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海參價格在4-5月份期間還將會出現一定的回落空間,但進入炎熱天氣後,市場價格有望再度走高,從近期價格看,海參價格略有回升。以下對2017年鮑魚行業投資分析。
2017-2022年中國鮑魚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我國鮑魚養殖產量在世界占比超過90%,出口量遠超其它國家。福建是我國鮑魚的主產地,養殖量占全國的79%以上。尤其是莆田的「南日鮑」品牌,有著「鮑打天下」美譽,這兩年通過鮑魚國家級示範區的建設,對鮑魚的養殖、加工進行全過程的監管,轄區鮑魚品質有了較大的提高,鮑魚硝基呋喃類代謝物等藥殘和重金屬項目檢測全部合格,給出口加工企業提供了一個充足的合格原料供應,鮑魚罐頭等深加工產品增長連年翻番,出口增勢喜人。
記者從莆田檢驗檢疫局獲悉,上半年莆田出口水產品貨值比增85.21%,特別是鮑魚及其製品出口有顯著增長,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潛力較大。
但是,隨著鮑魚出口大幅增長,出口鮑魚產業風險也在集聚。據分析,由于海面養殖風險高,養殖戶擴大生產意願不高,目前的養殖模式無法提供足夠數量的鮑魚供加工出口;「國家級出口鮑魚質量安全示範區」等鮑魚國字號品牌,尚未得到有效利用,除「誼來」等個別企業有自有品牌產品出口外,大部分出口鮑魚製品是貼牌加工;市場開拓力度不足,局限在東南亞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市場相對單一,加上企業規模偏小,國內企業競爭激烈,近年企業經營風險逐步加大。
為此,行業人士建議整合源頭標準化,以出口鮑魚示範區建設為平台,推進全過程標準化養殖;突出加工產業化,實現優質優價;鼓勵出口鮑魚企業大力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市場,充分應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平台,在鞏固東南亞市場基礎上,抱團營銷、品牌共享、成果共得。
我們認為,隨著市場心理性恐慌的釋放,消費信心會強勢恢復,長期看,受地震及海嘯影響,日本漁業遭受重創,日本水產品供給下降將增加進口,有利於增加我國水產品出口。因此,我們繼續看好海水養殖行業的市場投資機會,維持對行業「增持」評級。建議投資者依次關注海水養殖的東方海洋、獐子島、好當家和壹橋苗業。
更多鮑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鮑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