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電子是船體電子控制裝置和船載電子控制裝備的總稱,船舶電子產品是船舶配套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船舶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比較高的部件。下面進行船舶電子行業統計數據分析。
船舶電子行業分析表示,從發展趨勢看,船舶電子技術正朝數位化、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用戶對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要求逐步提高,船舶電子產品的製造逐步向系列化、模塊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船舶配套的電子產品主要包括通信導航設備、測量控制設備和信息系統等,具體產品則有中高頻組合電台、衛星通信設備、導航雷達、VDR(船載航行數據記錄儀)、EPIRB(應急無線示位標)、電羅經、磁羅經、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ECDIS)、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衛星電視系統、照明系統等。
船舶通信導航設備是附加值較高的船舶電子產品,目前核心技術基本被已開發國家的生產廠商相對壟斷。由於國外企業不願意簽署專利轉讓協議,使我國通信導航設備技術的引進相當困難,通信導航設備市場規模相對較小。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船舶配套設備進出口總額66.2億美元,同比增長1.1%。其中,出口船舶配套設備總額34.7億美元,同比增長3.6%;進口船舶配套設備總額31.5億美元,同比下降0.8%。
從發展趨勢看,船舶電子技術正朝數位化、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用戶對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要求逐步提高,船舶電子產品的製造逐步向系列化、模塊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我國造船工業的高速發展極大地刺激了對船舶配套設備的需求,包括對船舶電子及導航設備的需求。
船舶電子產品的開發製造是我國船舶業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國內船舶電子產品生產廠家主要側重低端市場,以代理國外產品為主,自主創新較少,提供單個零星產品,在產品技術性能、質量、品種和規格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比較存在著很大差距,甚至還有一些關鍵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用設備和部件國內根本不能生產,只能依賴進口。
全球造船競爭格局看,仍以中日韓三國為主,歐洲地區及越南、菲律賓等其他新興造船國家市場份額較低。以載重噸計,2019年中日韓三國造船完工量之和、新接訂單量之和、手持訂單量之和分別占全球的95.3%、97.7%、94.5%。
即便考慮到歐洲船企建造高附加值的豪華郵輪,以修正總噸計,中日韓三國上述指標也分別占到全球87.6%、83.0%、80.6%的份額。從中日韓三國競爭態勢看,當前繼續維持「三足鼎立」的格局。以上便是船舶電子行業統計數據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船舶電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船舶電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