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商三國殺」沸沸揚揚,蘇寧、京東、國美都試圖用價格「雪葬「對方。而相對低調得多的導航儀行業也同電商業一樣,捲入了價格戰的漩渦。據專家估計,在未來三年內,我國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產業產將迎來「黃金時期」,產值有望達到3000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低價終究不能在網際網路企業、通信運營商和衛星導航企業大戰的夾縫中生存。
導航儀混戰 行業競爭進入新階段
深圳是中國GPS導航儀生產的重要基地,中國市場80%的GPS導航儀由深圳生產,而GPS目前在深圳市場的品牌有300多家。
導航儀市場評估報告顯示,導航儀行業借著汽車工業快速發展而產生爆炸性增長,從2006年開始,GPS導航儀每年都有超過20%增長。作為市場一線品牌都面臨兩方面競爭,一方面山寨機低價,另一方面是網際網路企業、通信運營商的介入。2008年手機地圖應用、網際網路電子地圖功能的逐盡完善給GPS導航市場帶來了不小衝擊;2009年GPS導航零售價格走下坡路跡象越發明顯,價格戰一直並延續至今。
縱觀每個行業的發展史,總避免不了價格戰這個環節。價格戰的開始往往意味著兩點:其一是這個產品被市場接受了;其二是市場開始洗牌了,產品面臨著轉型、尋找出路。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導航市場,2008年有近千萬台銷量,歐洲也有近千萬台,全球總量達到5000萬台,國外導航儀品牌前三位品牌控制了 90%以上市場份額,中國未來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導航儀市場,隨著GPS市場的逐步成熟,中國的導航儀行業將會進入渠道和品牌相對集中的新階段。
然而,無論是價格大戰階段抑或品牌相對集中的新階段,目前國內導航市場的競爭仍停留在終端層面上,而能提供戶外應用終端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迄今沒有多少家。有業內人士稱甚至稱,戶外位置服務尚是一片處女地,誰在這一領域先取得話語權,誰就可能在GPS行業大戰中贏得勝利。
更多導航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導航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