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網際網路支付自誕生以來,就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分別已30.4%、18.6%和13.9%的市場份額占據市場的前三位,以下是網際網路支付行業數據統計分析。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生活趨於碎片化,大量隨機性交易隨之而來,網際網路支付很好的滿足了這一需求,更廣闊的覆蓋了用戶生活軌跡和場景。網際網路支付行業分析指出,網際網路支付在第三方支付中比重逐年提升,從2011開始占比3.5%巨幅上升至2019年占比74.6%,預計3年後至2022年比重將再上升至85.2%。
截止至2019年我國網際網路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增長至218.9萬億元,同比增長68%。網際網路支付行業數據統計初步測算2020年我國網際網路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312.4億元左右。並預測在2022年我國網際網路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將接近550萬億元。
從網際網路支付市場交易情況看,交易筆數保持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交易金額增速有所降低,但增長趨勢增長。從網際網路支付機構市場規模份額情況看,「2+1+N」的格局段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改變,依靠場景和流量的加持,支付寶、財付通已構成行業壁壘,其他支付機構難以突破。
從網際網路支付應用場景來看,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包括理財銷售、網絡借貸等)已逐漸發展成為網際網路支付市場占比最高的業務,占比44.5%。但由於監管趨嚴及部分P2P平台爆雷等因素的影響,該業務的增長受到很大的限制。
從網際網路支付市場份額占比來看,個人業務(包括轉帳業務、信用卡還款業務等)和線上消費(包括網絡購物、O2O、航空旅行等),交易規模分別占比21.5%和18.7%。其中個人業務規模基本被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龍頭企業占領,但隨著PC端到移動端支付習慣的轉移,個人業務占比相比之前有所減少。
網際網路支付根據業務類型可以細分為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網際網路支付行業數據統計指出,網絡支付根據支付終端的不同,可以細分為固定電話支付、移動支付、數位電視支付、貨幣兌換,目前網際網路支付及移動支付是主流的網絡支付方式。
為更好地防控風險,打破大型支付機構多頭直連銀行、承擔清算職能的模式,央行牽頭組建了「網聯清算有限公司」,並要求支付機構在2018年7月前切斷網絡支付業務與銀行的直連,通過網聯或銀聯實現集中統一的跨行轉接清算。
1、將增進全行業的運行效率。「斷直連」改變了支付寶、財付通等大型平台成為「網上銀聯」的事實,支付機構不再自建跨行清算平台,與銀行多頭直連帶來的信息系統重複建設、連接成本抬高、行業運行效率不平衡等諸多問題得到解決。
2、中小支付機構獲得更公平的發展環境。網聯模式下,任何合法合規支付機構都可接入平台,享受相同的服務,這降低了渠道壁壘,使市場各參與方的競爭更加公平。特別是中小支付機構,可把經營重心轉到深挖用戶需求、優化場景應用、提高創新能力上來,通過提升服務質量贏得市場地位,以上便是網際網路支付行業數據統計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網際網路支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支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