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的介質、渠道和技術迅速變革,我國網際網路支付交易規模快速增長,網際網路金融以占比32.3%,排名第一,個人業務占比31.7%,排名第二,線上消費占比22.5%,排名第三,以下是網際網路支付行業投資分析。
截止2019年12月,我國使用網際網路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4.75億,較2018年12月,網際網路支付用戶規模增加了5831萬人,年增長率為14%。網際網路支付行業分析指出,我國網民使用網際網路支付的比例從60.5%提升至64.9%。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4.69億,年增長率為31.2%,網民手機網際網路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網際網路支付行業投資分析指出,網際網路金額和個人業務是占比最大的兩個細分行業,其中網際網路金融一直是中小企業爭奪規模的福地,而個人業務流量基本被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企業瓜分。多家平台正積極布局網絡借貸、基金、保險等傳統分析領域,同時消費金融也將是支付公司的下一個爭奪點。
從網際網路金額占比來看,2019年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際網路支付業務484億筆,業務金額37.6萬億元,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2300億筆,金額為10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6%和106%,筆均業務金額為430元。
從個人業務占比來看,2019年支付寶、銀聯商務和騰訊金融仍然占據前三甲的位置。三者共同占據57.5%的市場份額。同時也可以看出,相對於移動支付行業,網際網路支付行業集中度較低。
我國網際網路理財平台涉及多類理財產品的平台化布局構建完成,傳統銀行機構紛紛實現自身產品網絡化,網絡已成為網民理財的常規渠道,截止2019年12月,我國購買網際網路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為9890萬,較2017年底增加863萬人,用戶規模增長進入相對平穩期。網際網路支付行業投資分析認為,具有大量沉澱資金的企業理財市場仍是「藍海」,但其在資金配置、流動性和風險控制等方面對入局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央行原則上不再受理新支付機構設立申請,並堅決撤銷嚴重違法違規機構的牌照,支付行業的牌照數量一直處於收縮狀態。2020年2月我國支付機構數量最多時達270家,此後央行不僅再未審批新的機構,而且陸續註銷了32家支付機構的業務許可證。其中,部分企業因挪用客戶備付金等違法行為被註銷牌照;部分企業因不符合《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監管規定,牌照到期後未予續展等。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違規機構密集開出大額罰單,彰顯出規範支付行業的決心。2019年我國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進入深水區,對支付機構的處罰力度也是空前的一年。據統計,全年各地人民銀行開出的罰單近140張,罰額超過2億元,是2018年的近7倍。同時大額罰單頻頻出現,千萬元級以上罰單6起。進入2020年,網際網路支付行業「罰單潮」依然不減,常態化「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
總的來說,網際網路支付服務主要面對的是商戶和個人用戶,隨著網際網路逐漸成為國民生活的基礎性設施,網際網路支付和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廣大居民生活中,以形成較大的業務體量。網際網路支付行業投資分析認為,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網際網路支付也將會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
更多網際網路支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際網路支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