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貨幣行業競爭分析,各國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並就外匯市場密切討論溝通,避免競爭性貶值。現對2016年我國貨幣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其實,各國協調干預匯市,未必是一次聯合的、規模龐大的干預行為,也可能各國已經悄悄相互配合開展。」一家對沖基金經理分析說。中國此次降準的時機顯得相當微妙——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近期美元同樣承受貶值壓力,反而給中國央行放寬貨幣政策創造了良好的操作空間。
2月27日,上海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落下大幕。
G20公報稱,各國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並就外匯市場密切討論溝通,避免競爭性貶值。
「其實,各國達成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的共識,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究其原因,過去數年G20在討論宏觀政策協調時,各國對是否應該更多使用財政政策存在不同意見,但在這次G20會議上,一些原來對使用財政政策支持增長比較謹慎的國家態度發生了變化。
在多位金融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是此次G20會議所取得的最大成果。這意味著20國政府將會採取協調方式,傾向採取更多的財政政策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避免個別國家單邊使用寬鬆貨幣政策推動本國貨幣競爭性貶值。
然而,這項措施能在多大程度給全球金融市場注入強心劑,仍是未知數。
多位對沖基金經理擔心,這些財政政策同樣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相互配合,這無形間給個別國家創造了新操作空間——利用負利率政策引導本國貨幣競爭性貶值。
G20顯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
在G20公報里,各國強調將就外匯市場開展密切討論溝通,避免競爭性貶值。
「事實上,這表明市場此前熱議的新廣場協議已被擱置。」一位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張剛指出。所謂新廣場協議,即市場原先預期各國央行將在G20會議共同採取措施,允許本國貨幣兌美元均出現大幅升值,有效緩解美元加息升值帶來的全球匯市動盪。
記者了解到,G20國家之所以沒有推動新廣場協議,是因為他們認為近期市場波動未能反映全球經濟基本面,多數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將繼續溫和擴張,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也會保持強勁。既然全球經濟基本面沒有那麼差,就無需動用新廣場協議「救火」。
在張剛看來,此次G20會議還取得了一個新成果,就是各國均表示要避免競爭性貶值。
貨幣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隨著歐美貨幣政策分化,全球匯市儼然陷入風雨飄搖中,一邊是美元加息預期令美元持續走強,一邊是歐洲、日本等國家先後採取負利率政策觸發貨幣競爭性貶值,貨幣戰爭似有一觸即發之勢。
張剛認為,各國之所以在G20會議決定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就是儘可能避免越來越多國家採取負利率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以實現通漲目標。畢竟,負利率政策已被金融市場視為引導貨幣競爭性貶值的重要貨幣工具之一。
一位了解G20會議的知情人士也透露,大多數國家也相當關注其他國家是否有計劃加入負利率大軍。
記者多方了解到,圍繞負利率政策利弊,金融市場同樣爭議不斷。
美銀美林發布最新報告稱,除瑞典外,歐元區、瑞士和日本的負利率政策效果似乎都不盡人意,尤其是在負利率環境下,匯率和通脹預期均未達到這些國家央行的預期水平。而且負利率政策大幅制約銀行放貸能力,反而壓制了經濟增長。
在張剛看來,目前而言,儘管各國在G20會議上決定協調採取更多的財政政策,但這些財政政策如何溝通執行,能多大程度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都是未知數。
「這需要各國不斷協調博弈。」他直言。
此前,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G20會議期間指出,有關財政刺激的討論偏離了真正的政策優先任務,擴張性財政政策可能導致未來的危機。
上述知情人士也透露,在G20會議上,有些存在財政擴張空間的國家一直在遊說某些國家加大財政政策力度,但收效多高,目前也沒有答案。
在多位金融業人士看來,此次G20會議的另一大看點,就是各國將如何就外匯市場開展密切討論溝通,力爭避免全球貨幣競爭性貶值。
「這體現了G20對近期匯率波動的高度重視,突出了G20成員間相互通氣的重要性。」易綱表示。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這預示著G20國家可能將會採取更多協同匯市干預措施穩定外匯市場巨幅波動,包括創設新的SDR額度,儘早完成SDR新貨幣籃子權重調整與估值計算等,為各國協調干預匯市提供更多的資金彈藥。
但不少對沖基金經理對此認為,此舉治標不治本。
在他看來,純粹的協同匯市干預措施未必能徹底解決全球匯市動盪格局,因為它的產生根源,是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尤其是美元不斷加息升值,將會持續引發新興市場貨幣外流加劇,以及非美貨幣無休止地貶值。而G20國家的協同干預匯市舉措,僅僅能確保本國貨幣在一段時間內放緩貶值速度,但不會改變中長期貶值的趨勢;更何況,這些國家過度使用外匯儲備或SDR干預匯市,也會帶來負面效應——當投機資本發現一個國家外匯儲備捉襟見肘,就能更加肆無忌憚地沽空該國貨幣套利。
記者多方了解到,正是鑑於上述考量,不少對沖基金對各國在此次G20會議未能實施新廣場協議頗感失望。
張剛甚至認為,考慮到各國協同干預匯市的操作流程相當複雜,不排除個別國家單邊性干預匯市又會捲土重來。
近期,日本央行明確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強勢日元對企業增加薪資而言,是一大負面因素,此番言論被市場解讀為——若美元兌日元匯率跌破110,日本將啟動外匯干預措施壓低日元匯率。
在他看來,中國則遵守「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承諾——2月29日,中國央行突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截至2月29日20時,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徘徊在6.5513附近,跌幅約60個基點。
值得注意的是,離岸市場盤中一度出現不少人民幣大額買單,市場猜測中國央行可能在通過大型中資銀行干預匯市穩定人民幣匯率。
「其實,各國協調干預匯市,未必是一次聯合的、規模龐大的干預行為,也可能各國已經悄悄相互配合開展。」一家對沖基金經理分析說。中國此次降準的時機顯得相當微妙——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近期美元同樣承受貶值壓力,反而給中國央行放寬貨幣政策創造了良好的操作空間。
「某種程度而言,G20國家協同干預匯市的行動已悄悄開展,尤其是美元3月加息預期大幅降低,等於給各國放寬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帶來了一定的時間窗口。」張剛指出。
更多貨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貨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