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2025年,機器人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浪潮。從工業領域的自動化生產到服務領域的智能交互,機器人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展,成為推動各行業變革的關鍵力量。在這一全球趨勢下,廣東憑藉一系列有力舉措,在機器人產業發展賽道上加速奔跑,致力於打造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高地。
當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機器人產業作為新興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備受關注。廣東作為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前沿陣地,在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有著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通過出台相關政策,廣東正積極推動機器人產業的創新發展,力求在全球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廣東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上成績斐然。2024年,廣東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2200億元,穩穩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全省人工智慧核心企業數量超過1500家,其中人工智慧領域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在機器人產量方面,從2019年的4.47萬台(套)增長到2024年的24.68萬台(套),自2020年起,已連續五年在全國排名第一。不僅如此,廣東還初步構建了涵蓋「大腦-五官-肢體」的人形機器人全產業鏈,這一系列數據充分彰顯了廣東在機器人產業領域的雄厚實力。
鵬城實驗室建成全國首個全面自主可控的E級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實驗室建成全國首個昇騰生態研究院,這些創新平台的建立,為機器人產業的技術研發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進一步鞏固了廣東在機器人產業的優勢地位,也為產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高地,廣東發布了《廣東省推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這一政策包含12條「乾貨」舉措,以強化資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給為出發點,全方位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在技術研發方面,廣東實施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中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智能機器人」等旗艦項目、重大專項,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相關重點項目給予配套獎勵,並支持創建國家級、省級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最高分別給予5000萬元和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在企業培育上,廣東著力加快培育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獲評國家級的這類企業,除省級支持外,還鼓勵地市給予獎勵,省財政按地市獎勵資金1∶1予以激勵,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政策還關注到產業生態的完善,每年擇優支持一批開源社區和開源生態中心,每個給予最高800萬元資助,推動數據要素在機器人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同時,支持廣州、深圳數據交易所打造國家級數據交易場所,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更豐富的數據資源。
打造全球機器人產業高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協同推進。《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六個一批」目標任務,為廣東機器人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各地各部門積極響應,努力攻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全球協同創新,吸引更多創新資源落地廣東。在企業培育方面,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優質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鼓勵單項冠軍企業發揮引領作用。
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指出,在平台建設上,積極部署一批高能級平台,推動現有產學研平台提升能級、聯動發展,並根據產業發展需求謀劃新的高能級平台,為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提供有力支撐。
為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廣東組織實施「人工智慧+」行動和「機器人+」行動,挖掘並開放更多應用場景,推動機器人在工業、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廣東將吸聚機器人產業所需人才作為「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的重點,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優秀人才,打造廣東機器人產業人才大軍。同時,推進標準法規制度建設,完善一批標準法規制度,為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2025年,在全球機器人行業蓬勃發展的趨勢下,廣東憑藉堅實的產業基礎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打造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高地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廣東機器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核心企業數量眾多,產業鏈日益完善,技術創新平台不斷湧現。通過出台《廣東省推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從技術研發、企業培育、平台建設、場景應用、人才培養和制度保障等多個方面全面發力。未來,廣東將繼續秉持務實高效的理念,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資源匯聚,推動機器人產業持續創新發展,在全球機器人產業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貢獻強大力量。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