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2年我國農資銷售數據達到8500億元,目前農資企業對農業生產資料進行適當的合理調配,當下結合農資財務管理現狀,未來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將不斷提高,農資的重要性也將日益突出。以下對2022年農資財務分析。
2019年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實現銷售總額4.6萬億元,其中農業生產資料類銷售額7872.3億元。2022-2027年中國農資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全系統連鎖經營銷售額為9078.3億元,2019年農資連鎖銷售額為1554億元。2022年中國農資連鎖經營行業銷售額將達1744億元。
2022年中央財政繼續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農資補貼,釋放支持糧食生產積極信號,穩定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補貼對象為實際承擔農資價格上漲成本的實際種糧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開展糧食耕種收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個人和組織,確保補貼資金落實到實際種糧的生產者手中,提升農資補貼政策的精準性。現從定價風險、融資風險和支付風險三大風險來了解2022年農資財務分析。
目標企業的估價取決於併購企業對其未來自有現金流量和時間的預期,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可能因預測不當而不夠準確,這就會產生併購公司的估價風險。農資行業的併購方式主要是上市農資企業對未上市企業進行併購。由於目標企業為未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在併購過程中,被併購一方會儘量高估資產與盈利預期,乃至刻意隱瞞其真實負債或有負債的狀況,以此來達到抬高併購價格與再融資能力的目的。這樣,併購方實際承擔的併購成本將大大高於協議支付的成本,並且將影響併購再融資的安排,使得企業的發展戰略受到影響。
併購融資風險主要指併購企業能否及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併購以及能否消除由於籌集併購資金對併購後企業產生的影響,其最主要的表現是債務風險。農資企業的一個比較顯著的特徵是經營過程對流動資金的需求較大,因此,農資企業在併購中如使用內部資金進行併購,雖然可以避免舉債,降低併購成本和財務風險,但因為大量占用企業的流動資金,可能會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或使企業喪失一些其他的投資機會,並會降低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及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產生新的財務風險。
目前,併購採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現金支付、換股支付和槓桿支付三種方式。併購支付風險主要是指在併購過程中與資金流動性和股票所有權的稀釋有關的併購資金在使用支配中存在的風險。在支付方式中,現金支付面臨的財務風險最大,對併購企業來說,現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項巨大的即時現金負擔,將會對企業產生資金流動性風險,以及由此最終導致的債務風險。對目標企業來說,併購後目標企業股東喪失了分享企業發展的機會和盈利,也不能享受延遲納稅的優惠,並且對於收到的現金收益目標企業還要納稅,增加了目標公司股東們的稅收負擔,有可能會導致目標企業懷有牴觸情緒,增加併購企業的財務風險。
2022年我國農戶技術種田意識逐步上漲,農資行業齊集度提高趨勢。當下,國內農資總體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在農資經營權放開後,農資流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未來全社會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化肥、農藥使用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以上就是2022年農資財務分析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