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步放開,國內融資租賃公司總數快速增加。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合同餘額由2007年的約240億元增至2016年約53,3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82.27%。以下對融資市場規模分析。
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仍以間接融資為主,發展直接融資一直為監管層所鼓勵。在降低宏觀槓桿的背景下,發展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更被視為降槓桿的重要方式。十九大報告提出,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融資市場規模指出,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內地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進入整頓期,國內借殼或IPO面臨困難,加上美國投資者對金融科技企業越趨了解,吸引內地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赴美上市。另外,在新經濟體基本面回升以及滬深港通南下資金的利好因素帶動下香港恒生指數創近年新高。
2017年1-11月國內融資事件2829起,公布融資金額近600億美元;併購事件590餘起,併購總額達660億美元。報告中,華興也從顧問業務、投資業務、國際業務、華菁證券四大業務板塊總結了自身2017年的成績。融資市場規模收分析,2017年前11個月,實體經濟通過企業債券淨融資和境內股票融資額僅11461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跌73.7%。在業內,二者被視為直接融資。
融資市場規模從占比看,直接融資占同期新增社融的比重僅6.28%,遠低於去年前11個月26.97%的水平。其中,今年前11月債券融資占比1.71%,比去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新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比4.57%,比去年同期低2.6個百分點。
2017-2022年中國融資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2017年的早中期融資市場較去年有顯著的回暖,寒冬過後,存活下來的項目品相不錯,且度過了痛苦的估值調整期。新一輪資本春天來臨,投資機構「彈藥」充足,但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表現出了更多的理性和謹慎,並未出現盲目出手的情況。最有力的佐證是,創投市場總體募集金額超過2016,但融資事件有所減少,資本扎堆向頭部項目聚集,熱門賽道集中在科技與消費兩大領域。
展望2018年,美國資本市場充裕的流動性和富有吸引性的估值、以及美國投資者對於高增長公司的高度認可使美國市場保持其對中國民營高科技、新興行業企業的吸引力,預計將繼續成為內地機構尋求上市的熱門地點之一。
新政有利於引導更多資金投向貧困地區、邊遠地區,壯大當地實體經濟。同時,監管部門為防止企業藉機更換註冊地,也做了一定限制,有較強操作性,有利於促進融資市場規模區域直接融資均衡發展。
更多融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融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