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軟體市場,既重視發展面向國內市場的軟體應用,也積極發展以軟體外包為代表的國外市場。以下對軟體外包行業統計數據分析。
中國軟體業的發展一方面是國內自身市場需求比較大,在信息化推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國策指導下,信息產業的一大支柱軟體業被列為國家重點產業。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外向型軟體產業成為振興中國軟體的戰略之一。面對全球軟體業的又一次大規模變遷的機遇,中國找到了切入市場的最佳時機,積極參與全球軟體外包的競爭。作為全球軟體業的新興力量,在日本和美國市場的突破,促使了中國軟體外包業的崛起。
近年來,軟體離岸外包市場發展迅速,主要驅動因素即已開發國家的IT 企業填補人員缺口和降低人力成本的需求。美國和日本等已開發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軟體業人力成本差異較大,以中國和日本為例,中國軟體工程師的工資水平僅為日本軟體工程師的1/3 至1/2 左右。因此,已開發國家的軟體企業可將軟體項目的部分環節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軟體企業,從而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國內的軟體外包指國內企業承接的來自於國際軟體發包商及其在中國的分支機構的軟體開發及服務等業務。中國軟體外包業務起步較晚,但由於具備人工成本低廉、毗鄰日本市場、國家政策扶持力度較大等優勢,自20 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2015年,中國軟體外包業務規模已達到128.7億美元,在全球市場已占據8.90%的市場份額。
2016-2021年中國軟體外包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表明,2015年,全球軟體外包市場規模達到1,267.8 億美元,同比2014年增長9.2%。全球軟體外包業務的離岸發包市場由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主導,市場格局較為穩定。其中,美國是全球最主要的軟體發包國家,2015年發包規模占全球市場的55.3%,歐洲和日本分別占據第二位和第三位,市場份額分別為25.5%和10.2%。
全球離岸接包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印度、愛爾蘭、加拿大和中國組成了軟體接包國家的第一梯隊,合計市場占有率約為66.9%;菲律賓、墨西哥和俄羅斯組成了第二梯隊,合計市場占有率約為12.7%;澳大利亞、紐西蘭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組成了第三梯隊,合計市場占有率約為7.9%。
據統計,全球的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持續增長。2007年的軟體與信息服務市場規模已達到8139億美元,其中軟體服務達1176億美元。2008年的全球離岸服務市場超過6800億美元,全球信息技術外包(ITO)的離岸外包業務主要集中在軟體服務外包,占了42.1%,特別是軟體開發與維護的環節;而全球業務流程外包(BPO)最大的離岸外包業務則是客戶服務,財務會計業務離岸外包增長速度最陝。
伴隨著全球離岸服務市場的發展,外包的職位也越來越多。目前白領工作流向較低勞動力成本國家的數量急劇增加。在過去3年裡,美國約有40多萬個白領服務業工作崗位被轉移到海外。軟體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已經成為已開發國家的支柱產業,在全球經濟發展與國際競爭中的地位也日漸提升。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實力較強的企業,都開始不斷地將生產性軟體服務外包出去,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更多軟體外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軟體外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