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社保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10萬億元。社保也就是我們說的社會保險,如今我國要求用人單位必須要為員工繳納社保,至於實際繳納社保的基數,這就要根據單位的情況來確定了,但對於繳費的比例,法律方面有要求,可供單位自由選擇的餘地不大。以下對社保技術特點分析。
即便保險資產規模翻倍,相對於實體及金融體系的需要,2014-2020年中國社保信息化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深度調查預測報告指出,規模仍然太小即便未來五年保險總資產規模翻倍,達到接近40萬億人民幣體量,相對於277萬億的銀行總資產體量來說,仍然太小;無法顯著改變過於依賴銀行的間接融資體系現狀,也無法充分滿足直接融資體系,尤其是債市、股市、實體對長期資金的直接需要。在較短時間內,在總結已有養老健康相關險種稅收優惠試點基礎上,迅速給足政策甚至採取補貼辦法、監管放活,較快做大做強保險產業刻不容緩。
居民資產中商業保險比重國際比較
中國社會保險最大的特點是缺位與福利早熟並存。制度的缺位是指對農民的保障制度缺位,福利的早熟是指城市中某些項目福利水平太高。隨著社保費率進一步下降,對於依法繳費的企業來講,稅務徵收後費負會逐步合理下降。現從三大特徵來分析社保技術特點。
非盈利性:社會保險是非盈利性保險,它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實施社會政策為目的。社保技術特點分析,雖然社會保險在運作上也需要藉助於精確的計量手段,但不能以經濟效益的高低來決定社會保險項目的取捨和保障水平的高低。如果社會保險財務出現赤字影響其運作。國家財政負有最終責任。商業保險在財務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國家財政不應以任何形式負擔其開支需求。
強制性:社會保險屬於強制性保險。所謂強制性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勞動者個人和所在單位都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繳費標準和待遇項目、保險金的給付標準等,均由國家或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規統一規定。社保技術特點分析,勞動者個人作為被保險人一方,對於是否參加社會保險、參加的項目和待遇標準等,均無權任意選擇和更改。
普遍保障性:社會保險對於社會所屬成員具有普遍的保障責任。社保技術特點分析,不論被保險人的年齡、就業年限、收入水平和健康狀況如何,一旦喪失勞動能力或失業,政府即依法提供收入損失補償,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社會保險除了現金支付以外,通常還為勞動者提供醫療護理、傷殘康復、職業培訓和介紹、老年活動等多方面的服務。
社保技術特點分析,經過20年的努力,中國建立起了以城鎮職工為保障對象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主要項目有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制度相結合的養老社會保險(以下簡稱統帳制度)、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制度相結合的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