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數國家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2019年全球水資源量增長至28675億噸,智慧水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58.62億元,以下是水資源行業分析。
全球水資源總量約為13.86億立方千米,其中鹹水占比為97.47%,淡水占比為2.53%。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地下水資源及鹹水還不能大規模開發利用,容易利用的淡水僅占淡水總量的1%左右,約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0.026%左右。
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水資源行業分析指出,我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地區。
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導致城鎮耗水量增加,據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續增加,從2013年的485億噸增至2019年的571億噸,複合年增長率為4.2%。自2013年至2019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呈下降趨勢,主要由於產業升級及政府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的持續努力。工業廢水排放量自2013年的210億噸降至2019年的191億噸。
2019年我國水資源量為28,675億噸,而中國人均水資源僅為2059.2噸,只能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中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國西南部及華南的水資源較為豐富,該地區的自然水資源相對充足。我國約四分之一的省份面臨嚴重缺水問題,聯合國統計局評定相關省份人均年均淡水資源量少於500噸。水資源行業分析指出,隨著城鎮化人口增加以及污染情況,用水需求不斷增長,水資源短缺問題愈發嚴重。
與市政水務行業相比,農村水務行業因污水的處理率低及水務設施的容量有限,但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2019年前,我國鎮級的污水處理率僅超過50%,而鄉鎮級的污水處理率僅約11%。根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農村地區的水環境治理被視為十三五規劃期間的關鍵環節之一。農村水務行業的巨大市場潛力很可能成為水務行業參與者未來數年擴張及開發其業務的另一個機遇。
目前,我國水務行業的市場參與者通常探用兩種典型發展模式。一種是公司原有業務分部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發展模式;另一種模式是收購發展模式,指通過合併、收購或與其他公司聯營的方式向新行業或地區進行業務擴張。我國水務行業的領先參與者一般探用自然及收購兩種發展策略進行可持續業務規模擴張。預期綜合發展策略將為另一個機遇,而行業整合很可能成為我國水務行業的重要趨勢之一,以上便是水資源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水資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資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