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絕大部分維生素E為合成品,占總產量的80%左右,天然維生素E只占20%左右。維生素E生產反應步驟多、工藝路線長,技術壁壘較高,其合成需要兩個中間體,異植物醇(支鏈)和三甲基氫醌(主環) 。以下對維生素E行業技術分析。
維生素E行業技術分析,維生素E全球市場仍屬於寡頭壟斷市場,在冠福股份進入維生素E行業之前,帝斯曼、巴斯夫、浙江醫藥、新和成四家企業的產能和產量占全球維 生素產能的近90%。維生素E行業分析指出,目前維生素E全球產能約12萬噸,需求約8萬噸。冠福生物的進入給行業帶來較大的衝擊,給行業帶來較大競爭,行業格局存在變化的可能。
2017年全球維生素E主要產能分布
維生素E的合成工藝需要經過20餘步反應,反應步驟多、工藝路線長,技術要求高,其生產設備大部分為專用設備,技術壁壘較高。因此,長期以來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企業生產維生素E。全球維生素E的生產企業主要有荷蘭帝斯曼、德國巴斯夫和我國的浙江醫藥、新合成等4家,四大公司合計約占全球維生素E產能的90%,形成寡頭壟斷格局。現從兩大方法來分析維生素E行業技術。
(1)異植物醇合成。異植物醇需要經過甲基庚烯酮進而生產芳樟醇、植物酮等最終合成出異植物醇。維生素E行業技術分析,目前生產甲基庚烯酮主要有3條工藝:丙酮與乙炔工藝;異丁烯、甲醛和丙酮工藝(BASF法);異戊二烯工藝。經甲基庚烯酮生產芳樟醇則有兩條工藝:格氏法和催化加氫法。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便突破了異植物醇的合成工藝,最多時有近16家企業生產維生素E,經過不斷整合退出,最終集合到浙江醫藥、新和成和西南合成3家。
(2)三甲基氫醌合成。維生素E行業技術分析,成功突破異植物醇的合成工藝後,另一個中間體三甲基氫醌就成了國內企業生產維生素E的關鍵因素。三甲基氫醌的傳統生產工藝是以間甲酚為起始原料,國際市場上40%的間甲酚用於維生素E的生產,60%用於農藥、香料、抗氧化劑等。間甲酚的生產工藝主要有3種:傳統工藝、氯代工藝和異丙基甲苯工藝。國內企業主要掌握硫化-鹼化的傳統工藝,但該工藝對生產設施腐蝕較大,間甲酚的產率不高;國外企業則掌握異丙基甲苯工藝,間甲酚產率較高,且不產生鄰甲酚;氯代工藝的污染較嚴重,一般不被採用。
維生素E行業技術分析,作為關鍵中間體之一的三甲基氫醌生產技術的突破,是近年我國維生素E產業的一大技術進步。如果我國成功解決了關鍵中間體三甲基氫醌的供應問題,對於全球維生素E的產銷格局將會產生巨大影響,中國生產的維生素E將會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掌握市場主動權。
更多維生素E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維生素E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