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五穀雜糧行業呈現外強內弱競爭格局,外資品牌擁有雄厚實力和加工經驗,充分的市場競爭和激勵體系,2019年大米消費量達1.93億噸,三個省份合計占比為44.2%,以下是五穀雜糧行業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13多億人需要解決吃飯問題。同時,我國也是全球大米第一產量大國和第一消費大國。2019年,我國大米的產量和消費量分別為1.46億噸和1.41億噸,同比分別增長0.84%和減少2.56%。
大米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秈米、粳米和糯米。五穀雜糧行業分析指出,秈米的米粒一般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煮出來的米飯相對鬆散,口感較硬,產量較高,秈米的產地主要在湖南、湖北、廣西、廣東、江西、四川等地;粳米的米粒一般呈橢圓形,煮出來的米飯口感綿軟,東北大米、珍珠米、江蘇圓米均為粳米的一種,粳米的產地主要為中國的華北地區、東北地區和蘇南地區以及江蘇泗洪等地;糯米的米粒呈乳白色,通常用於製作粽子、元宵等,口感香甜軟糯,其中長糯米主要生長在我國南方地區,圓糯米則主要生長在北方地區。
截止2019年末,我國糧食播種面積116064千公頃。其中稻穀播種面積為4.45億畝,小麥種植面積為3.56億畝,玉米種植面積為6.19億畝,薯類種植面積為1.07億畝,豆類種植面積為1.66億畝,大豆種植面積為1.4億畝。
一方面,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參與稻米產業鏈,增加稻米經營加工企業數量,實現省內從種植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實力增強。
另一方面,採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帶領農民種植優質稻。五穀雜糧行業分析指出,省龍頭企業優質米銷售比重由不足10%提高到50%以上,湖南糧食集團年銷量從7-8萬噸增加到50多萬噸,優質米占94%。
2020年將是農業板塊的大年,核心牽引力在豬,生豬養殖板塊作為農業長期高成長板塊,也將在2020年迎來難得的邏輯加成----豬周期反轉,將會成為全年最耀眼的板塊之一。在生豬領銜之下,多數其它農業子板塊也在面臨景氣度的向好,垂直鏈上的飼料、動保將以後周期的形式逐步受益;雞、鴨、水產將以替代品的邏輯受益,而且雞鴨本身景氣也處於向上窗口。
預計2020年,各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按照「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發展思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減庫存較多的稻穀和玉米種植,擴大大豆種植,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2020-2025年中國五穀雜糧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我國稻穀播種面積大幅減小,較2019年增加了50萬公頃,以上便是五穀雜糧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五穀雜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五穀雜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