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鴨肉產品含有大量無機物,時下吃鴨肉象徵著吃掉壓力,寓意著新的一年事事順意。人們常言「雞鴨魚肉」四大葷,鴨肉蛋白質含量比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適中且分布較均勻。未來鴨肉行業由繁榮轉向低迷,隨後產能進入調整期。以下對2023年鴨肉行業投資分析。
2022年上半年,肉鴨養殖的主要區域山東地區,受疫情影響比較大。大部分養殖戶為保證穩定的養殖效益,以屠宰企業的合同鴨為主,正常利潤約為1.4元。2019-2024年中國鴨肉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市場鴨養殖戶在不受疫情影響下,與合同鴨利潤差距不大,約為1.5元,但在3---5月疫情期間,毛鴨銷售受限,受損失較大。
肉鴨養殖屬於中等風險的項目。主要有以下幾種風險:一是肉鴨屬於生長快的家禽,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出欄,管理上和銷售上必須具有專業的技術和經驗。二是肉鴨的疫病比較多,如果防治不及時,可能造成大面積的死亡。三是肉鴨的銷售渠道比較窄,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往往造成較大的損失。現從國內兩大市場狀況來了解2023年鴨肉行業投資分析。
由於養鴨業受到政府支持和稅收的優惠,且是日常蛋白質消費必需品,因此越來越多的行業外人士都看好鴨肉行業發展前景,頻頻大力投資肉鴨行業,今後行業外投資肉鴨業的現象還將繼續增加。我國肉鴨養殖行業的發展已由單純的追求企業數量擴張逐漸向以標準化、規模化、安全化為重點的發展模式過渡,由分散的家庭飼養向規模化飼養轉變,規模化養殖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產業化鏈條加長、質量管控水平逐年提高。
目前我國對鴨產品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僅兩廣地區每年出欄的肉鴨為3億-4億隻,幾乎全部用於「燒鴨」。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日益關注的大背景下,鴨與蛋雞和肉雞相比具有更強的抗病能力,因此用藥少,藥殘少,順應了消費者的消費趨勢,鴨產品消費在整個肉類消費中的比例呈上升態勢,鴨肉及鴨脖、鴨胸、鴨翅、鴨掌、鴨頭、鴨肫等分割品的市場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因此我國的鴨產品市場很少有國外產品進入的壓力,將為我國鴨肉行業發展提供更為優越的發展和提升空間。
中國人吃鴨肉記錄自魏晉南北朝,我國成為全球第一鴨肉生產大國。當前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吃鴨肉,鴨肉不僅補足身體所需的營養,還能調養脾胃。鴨營養價值是極高的,鴨肉蛋白質含量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鴨肉蛋白質主要是肌漿蛋白和肌凝蛋白。
以上就2023年鴨肉行業投資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