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中國光伏產業再現「井噴」式增長,其良好發展前景也吸引外資「搶灘」。跨國企業巨頭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16日在此間宣布,通過收購技術方式擴大在中國光伏市場的布局。現對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技術特點分析。
2015年12月發布 《關於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杆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我國一類、二類資源區的地面光伏電站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通知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後備案並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16年光伏發電上網標杆電價。2016年以前備案並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於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運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杆電價。也就是說,只要在「6·30」大限之前搶裝成功,就可以享受當前的優惠電價。
此通知快速拉動了光伏內需,致使2016年前6月光伏裝機量達到22吉瓦,超過2016年預設目標18.1吉瓦。
據中國光伏發電技術分析,截至2015年12月底,公司己併網光伏電站項目超過200MW,為一季度發電收入以及2016年全年持續貢獻利潤。未來公司將計劃在陝西、青海、新疆、廣東及中東部地區進行光伏電站項目的開發、建設和運營。我們認為發電收入將會持續和積極貢獻利潤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發電毛利高,相比較於其他業務,發電的毛利在57.31%,處於較高水平;第二,電站規模在持續擴大,公司加速國內電站的開發力度,未來2到3年地面電站和分布式電站全盤考慮,未來每年計劃新增地面光伏200到300MW。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光伏電站項目的布局,除地面電站外,在分布式電站項目及光伏扶貧項目等方面,公司也將積極拓展和參與。我們預計,2016年光伏發電將持續貢獻利潤。2016年計劃顯示,針對新能源業務領域市場,以微網、儲能為主要業務方向,布局北美、英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東歐部分國家等市場,積極推進微電網和儲能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為業績爆發提供支撐。
2016-202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表明,在光伏行業支持性政策不斷釋放和技術進步的背景下,公司電站規模不斷擴大,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又進軍能源網際網路、微電網和儲能領域,業績進入持續增長通道。預測公司2016-2017年EPS分別為0.17和0.34,給予"買入"評級。
國家能源局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
數據顯示,2016年光伏行業已披露年報預告的31家A股上市公司業績,僅有兩家公司出現虧損,在29家實現增長的公司中,有9家預計2016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幅將超過100%。
在數據的表象下,記者也觀察到,在這波行情中,僅是下游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環節,利潤最為豐厚,但困擾電站運營企業的限電和補貼拖延問題也依然存在。上游矽料、矽片環節產能依舊過剩,中游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低價競爭,海外「雙反」未緩解。去年前6個月,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對歐洲出口額同比下降28.4%。所以很難說,在政策刺激後,2017年光伏是不是又是一波沖高回落?
2016年末出台的光伏標杆電價調整政策中,分布式光伏補貼0.42元/KWh未作調整,表明了國家對分布式的鼓勵態度。預計2017年分布式仍將增長50%以上,裝機量有望達6GW,占新增裝機的比例超過20%。建議關注分布式光伏運營商及單晶產業鏈龍頭。
更多光伏發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發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